德语媒体:贸易促转变 谁转变了谁?
2022年12月1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瑞士《新苏黎世报》以"自由民主国家的中国难题:当我们眼睁睁地陷入依赖体制竞争对手时,我们应该如何与其打交道?"为题,刊发由巴塞尔大学政治学者Ralph Weber撰写的客席评论。文章指出,西方要想摆脱对中国依赖绝非易事。
"难题在于:西方国家的政府不愿意在一开始就强迫自己的经济界在做中国生意时也为自由民主做出政治努力。然而,中国的党政当局却会这么做,这就造成了不平等局面。经济界享有充分自由的自由民主整体就会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如果政府强迫经济界,就会危及民主政体的自由根基。又比如:政治决策不是出自于法律基础,而是出自于往往过于夸张的安全忧虑,这意味着(自由民主)政府自己也采用专制手段。"
"政界当然也可以修改法律框架,运用民主程序来增加经济界为自由民主体制承担的责任。但是这种做法犹如刀尖上的舞蹈,实施起来必须小心谨慎。"
"既然大家都主要关注中国、关注这个贸易没能促成转变的国家,那么我们不妨借分析'贸易促转变'战略之机来照照镜子。这里我们必须有所作为,也有能力有所作为。我们并非要为贪婪企业家的道德缺失涂脂抹粉。真正的问题要深刻得多。有些人愤世嫉俗地以为,'以贸易促转变'很好地发挥了作用,只不过被转变的并非中国,而是自由民主国家。这种认知并不正确。'以贸易促转变在自由民主国家激发了一股动能,而政界最终却很难掌控这股动能。'"
"如果自由民主国家想要尽力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发挥自由民主体制自身的内在优势。企业家必须更多地考虑政治风险。经济在自由民主政体中具有重要价值,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反过来也同样如此。私有财产在专制政体中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
"谁要是以为,为了经济优势就可以削弱自由民主,谁就是在社会整体层面上混淆了手段与目的。这样的人其实是在不知不觉地自掘坟墓。他当然可以这么做,但是却并没必要这样做。"
《南德意志报》以"中国防疫模式宣告失败"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动态清零"策略,最终却被习近平玩过了火。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在疫苗研发成功之前,动态清零防疫策略曾经在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拯救过许多人的生命。民众当时也愿意限制自身自由来保护高危人群。然而,习近平却没有计划从强硬防疫中退出,而是试图把动态清零打造成体制竞赛中的超级武器。"
"国家具有提供医疗服务的义务,习近平却把它变成了一个政治忠诚度的问题。这算得上是习近平最为严重的政治失误之一。防疫问题政治化,导致了疾控人员越发强硬地对待民众。借着持久不断的紧急状态的机会,防疫部门假设所有民众都有传染嫌疑。数字化监控、蛮横的暴力、当局的肆意妄为导致民众的自由被限缩。"
"因此,放宽防疫管制是一个积极的讯号,它将减轻中国经济的重担,有利于缓解全球供应链。但是快速放开依然不可能,因为许多老人依然没有完成接种疫苗,感染率飙升也会很快让中国薄弱的医疗系统不堪重负。如果中国现在高调宣扬的疫苗接种运动没能取得足够进展,中国政府就不得不继续拿出封控措施。因此,现在还没有到信心满满的时候。"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