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成功—德葡大战分析
2014年6月17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第82分钟,整个球场沸腾,所有球迷,不管是德国、巴西,甚至是葡萄牙人,全体起立,鼓掌。当梅开三度的托马斯·米勒(Thomas Müller)慢慢地离开灼热的赛场时,看台上到处响起了他的名字。于是,2014年6月16日起,一个在上世纪70年代在足球界如雷灌耳的名字又获得了同样的声誉。
“完美的胜利,但我们还没有抵达终点”
其实,在德国足球界,那个历史性的人物—盖特·米勒(Gerd Müller)按理是无人可比的。盖特·米勒实在是唯一的和无可超越的,他被称为德国的“轰炸机”,在几乎所有与进球有关的记录中,他是最高纪录的保持者。不过,现在,应允许作比较了:因为,眼下的这位米勒已是一位足坛巨人。
葡萄牙的肉身梦魇
托玛斯·米勒昨天(6月16日)在德国队以4比零击败葡萄牙队的第20届世界杯赛H组的第一轮比赛中的表现犹如出自前锋教科书。这位24岁的卓越球员在这场比赛中一人进了3粒球,从而成为葡萄牙人活生生的梦魇。不过,让人印象更深的是他进球、踢球的方式。
在萨尔瓦多的这个炎热下午,米勒根本就无法阻挡。他勇猛突破葡萄牙防守线,他长途奔袭,随时随地都作好配合的准备,而最重要的是,他总是出现在一名前锋队员应出现的地方。这是他伟大的一天。他首先稳稳当当地将格策(Mario Götze)在第11分钟获得的点球射进了对方的网窝,使德国队以1比0领先。在胡梅尔斯(Mats Hummels)将比分扩大至2比0(第32分钟)后,他又射入一球(第46分钟);最后,他近距离横扫,将球击入对方球门(第78分钟),为这次值得回味的比赛打上了句号。
防守试验成功
世界杯赛之前,有关国家队的战术,德国国内出现颇多议论。论者认为,让年事已高、易受伤的克洛泽(Klose)作为唯一前锋出征,似有不谨慎之嫌。细心研究之后,人们看到了,国家队教练勒夫(Joachim Löw)是对的。勒夫强调指出,他手上的锋线队员其实不止克洛泽一个。米勒以自己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地证明了这一点。如果说,前锋的本质在于进球,那么,米勒之被视为前锋便当之无愧。上届世界杯赛上他就获得“最佳射手”桂冠,这一史实,恐怕某些人是忘了吧。
不过,德国队之辉煌进入本届世界杯赛,绝非仅因米勒一人。由原本都是中卫队员的博腾(Jerome Boateng )、赫韦德斯(Benedikt Höwedes))、默特萨克(Per Mertesacker)和胡梅尔斯组成的后卫线被证明固若金汤,是最佳选择。虽然两位名义上的边后卫几乎没有任何攻势动力,但正如赫韦德斯赛前明确告知的那样,这本就不在计划之中。4名后卫全力完成核心使命,当然,在葡萄牙队最初的迅猛攻势阶段,德国后防线的确也多少靠了些运气,得以化险为夷。
战术灵活和体能优势
当然,后防线也得益于拉姆(Philipp Lahm),他在四人防守线之前全力“清道”。与状态恢复、擅长助攻的赫迪拉(Sami Khedira)一起,拉姆按所计划的那样,扮演着在完美无缺的防守线和进攻队员之间的“铰链”角色。进攻队员们戮力贯彻勒夫的计划,采取飘忽游走、让对方难以预测的战法。形成一条线的厄齐尔(Mesut Özil), 克罗斯(Toni Kroos)和格策一再相互换位,有目标地在葡萄牙的后防线上制造混乱,并获得成功。还在上半场结束阶段,葡萄牙队员们便已经处于束手就擒状态,眼睁睁看着德国人灵活进退,毫无对策。
赛前,人们曾期待着在世界排名表上名列第四的葡萄牙队会有更强硬的对抗力。勒夫曾赞扬葡萄牙队是“防守反击世界冠军”。是役,该队仅在开始阶段显示出某种杀伤力,但很快就没有了后劲儿,显得捉襟见肘,还在佩佩(Pepe)得到那张多余但必须给的红牌之前,就已被打败。下半时,葡萄牙队在场上本就少一人的情况下大将孔恩特奥(Coentrao)又因伤退场。这支信心尽失的球队以后对美国和加纳队的比赛将十分艰难,能否小组出线大成疑问。
德国国家队呢?八分之一的决赛圈已经到手了?队长拉姆警告说,没有,还完全没有。他表示,这是一次完美的胜利,但德国队尚未抵达终点。因为,4比0大胜的这场比赛结果可能掩盖了比赛中的某些瑕疵:机会的掌握并不完美,边路传中常常找不到头球功夫过硬的队员,灵魂队员厄齐尔再度未能完满发挥。不过,主帅勒夫可以在这支队伍上继续下功夫。他注重控球的体系经受住了巴西东北部的午间酷热考验,全然奏效。
首次严格试验通过了。德国队员们正好在现在体力充沛,或许的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资格和条件夺冠。
作者:Joscha Weber 编译:凝炼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