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投资比重创30年最低 中国不再是台湾热门投资地?

杜宗熹
2024年1月5日

台湾政府的统计显示,中国大陆已经不再是台湾企业最热门的投资地点,甚至台湾2023年对美国和德国的投资金额,已超越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专家和台商又是如何看待这个趋势?

https://p.dw.com/p/4asMu
台湾与中国国旗示意图(资料照)
台湾与中国国旗示意图(资料照)图像来源: Manuel Augusto Moreno/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虽然台商仍热衷海外投资,但根据台湾经济部数据,截止至2023年11月为止,该年度台商对中国大陆(不含港澳)的投资额仅有29亿美元,不但较前一年减少了近34%,更只占该年度台商海外投资总额的12%。学者和台商分析认为,这与地缘政治的影响和生产成本提高有关。

虽然2023年全年的数据尚未出炉,但截止至2023年11月为止,台湾经济部核准的该年度台商对外直接投资,相较于2022年同期是大幅成长成长87%,总额增至25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台积电赴美国和德国设厂金额较大的影响,台商在2023年对美国和美国的投资总额大增。其中,台商对美国的投资总额,大幅增加至2022年同期的9倍,达到了96亿美元,占当年度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37%。

同时,由于台积电2023年决定在德国设厂,台湾企业该年度对德国的投资总额更是成长了25倍,达到39亿美元。这也是1993年台湾政府允许台商对中国大陆投资以来,台商对美、对德投资首度超过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

台积电先前决定赴美国和德国设厂,让台湾对美和对德的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图为台积电LOGO示意图(资料照)
台积电先前决定赴美国和德国设厂,让台湾对美和对德的直接投资大幅增加,图为台积电LOGO示意图(资料照)图像来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台商投资中国热潮不在?

根据台湾经济部的数据,自1993年以来的绝大部分的年度中,中国大陆都是台商最大的投资国。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更是长期到台商该年度对外投资总额的50%以上。其中,在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2010年,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比例达到了当年度台商海外投资总额的84%,是历史最高比率。

不过在那之后,特别是2016年以来,受到两岸关系不佳、中美贸易战等地缘政治因素,以及中国本身的生产成本提高、新冠肺炎疫情等问题影响,台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比重和投资总额就日趋下降。而2023年前11个月的12%,更是比先前最低比率、1999年的28%,再度下降了一半以上。

对此,中国全国性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徐正文告诉DW,台商对中国投资的热潮,在一些产业当中确实已经有所调整,这是由于中美贸易战导致贸易关税增加,“有的产品甚至增加了25%的关税”。

徐正文举例,近年来很多台商跑到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设厂,例如马来西亚的槟城,现在就聚集了不少台湾的电子厂。

此外,徐正文认为,由于中国政府推动“腾笼换鸟”,也就是想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来取代劳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以进行地方经济结构的转换,加上中国部分制造业工厂本身也在外移,“(台商外移的现象)不会太意外”。

上海台商陈先生也同意徐正文的看法。他向DW进一步说明,中国台商很多仍都是劳力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当中美贸易战爆发、美国出现关税和贸易壁垒之后,那劳力密集型的台商也就只能“快溜”。

台湾经济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台商对中国的投资热潮正在退去,图为2018年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的接机大厅(资料照)
台湾经济部的统计数字显示,台商对中国的投资热潮正在退去,图为2018年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的接机大厅(资料照)图像来源: Pond5 Images/IMAGO

专家:地缘政治和成本影响大

DW访问到的2位两岸经济议题专家,也与中国台商的看法也大致相同。华东師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台籍副教授陈弘信向DW表示,当前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以及中国的生产成本日渐提高,都是台商不愿意继续投资中国、甚至转移到东南亚的原因。

他也告诉DW,除了政治因素外,国际供应商可能会要求台商不可以在中国大陆制造出口使用的产品,因此台商必须要有“中国以外的第二产地”,即所谓的“中国+1”策略。不过,在中国内需市场销售的产品则没有此一限制。

但他认为这只是“一小部分”因素,更直接的影响可能来自于中国日渐提高的人工成本。陈弘信解读,据他了解,例如台商在越南生产手机零组件的厂商,其基层工人的月薪,即便加上员工福利也不到人民币2000元,而在中国沿海地区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低薪资,所以“(越南)还是有工资上的优势”。

而对于台商为何大多不赴中国内陆地区设厂来压低成本,而选择出走东南亚,陈弘信认为,越南大部分的城市都在海岸线附近,海运出口会很方便。而相较之下,如果台商从沿海转移在中国内陆设厂,产品对外的运输成本,很可能会高于在越南生产。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经济系兼任教授林祖嘉告诉DW,据他了解和近期走访中国探望台商的经验,虽然学术界讨论很多,但中国台商向他谈及政治风险、包含两岸可能爆发战争等问题的企业界人士还是较少,显示这不是台商主要关注的议题。

至于台商是否移出中国大陆、包含是否转移到东南亚,林祖嘉认为,台商“考虑的还是自身投资机会的问题”,而且这要看产业而定。

林祖嘉也指出,有些产业可能在供应链主导厂商的影响下,采取了“中国+1”的策略。而这些台商很可能就会被国际大公司“叫著走”,因为国际大公司若是想移出中国,其卫星工厂势必就要跟著转移。

中美贸易战对台商的海外布局影响很大,图为2022年1月,一批货物在山东省的青岛港等待出港。(资料照)
中美贸易战对台商的海外布局影响很大,图为2022年1月,一批货物在山东省的青岛港等待出港。(资料照)图像来源: Yu Fangping/Costfoto/picture alliance

两岸统计数字差异大

而对于台商是否还继续愿意投资中国,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2023年12月2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数字会说话”。因为根据中国官方的数据,截止至9月底为止,2023年台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项目数量仍年增23.9%,实际使用台资金额年增7.5%,两岸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因此陈斌华认为,两岸投资和贸易“仍保持高位运行”。

陈斌华强调,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融合发展的光明前景没有变,台商投资大陆的决心没有变”,而中国作为台商投资的最佳目的地也没有变。陈斌华说,“大陆经济前景是不是看好,台商最清楚,台商的投资数据最有说服力”。

而针对两岸的2023年台商投资金额统计,有高达数十倍的落差,上海台商陈先生向DW解读,现在中国台商多半是利用以前在中国和海外赚到的钱,直接用来再投资,而如此一来,在中国的新投资就不需要经过台湾经济部的审查,也不会出现在台湾政府的统计数据上。

陈先生说,有些名义上是港资、外资的金额,实际上很可能是台商的资金,而且业务也独立开来。他解释,很多台商在中国的新投资,已不是“台商在中国大陆的分公司”模式,而是直接在中国大陆成立新的公司,“谁还傻傻地从台湾汇钱过来?”。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资料照,图为2023年9月13日上任发言人后首次出席例行记者会。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资料照,图为2023年9月13日上任发言人后首次出席例行记者会。图像来源: Chen Yehua/Xinhua/picture alliance

哪些台商还会留在中国?

陈先生向DW解释,疫情后的一个最新趋势是,有大量的资金正在往新加坡等国移动。但由于中国市场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像转移到新加坡的资金当中,很多还是会“拐弯进到中国投资”。

徐正文解释,中国的未来发展还是看第三集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中国整体经济后续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才是值得关注的部分”。

而对于为何继续留在中国发展,四川台商李先生告诉DW,虽然他身边的多数人对于中国的经济走向不是很看好,但由于他已经在中国发展7、8年了,很多的人脉和资源都留还在中国。而且他不讳言,能有这些人脉跟资源,“这也跟中国的政治体系有关系”。但他如果离开中国,包含回到台湾发展,“一切就要重来”。

李先生说,中国现在主张发展“内循环”,所以如果慢慢做,还是有一定的发展机会。他近期也回台湾处理融资事宜,打算在中国大陆继续“衝一把”。

2018年12月,中国官方媒体刊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握手照,并强调双方同意不在增加贸易限制(资料照)
2018年12月,中国官方媒体刊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握手照,并强调双方同意不在增加贸易限制(资料照)图像来源: GREG BAKER/AFP/Getty Images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