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性侵丑闻不断,都是嬉皮士惹的祸?
2019年4月1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在本周四(4月1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前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将天主教会的性侵丑闻归咎于20世纪60年代的性革命、日渐扩展的世俗化以及保护牧师的教会法律的弱化。
"1968年革命争取的自由,就是这种完全的性自由……在1968年革命的场景中,恋童癖当时也被认为是可以的和恰当的," 本笃十六世在发表于德国《神职人员杂志》(Klerusblatt)的一篇6000字的文章中写道。
"为什么恋童癖会严重到这样的程度?最终原因是上帝的缺席,"他写道,并将在欧盟条约中提及上帝的尝试失败作为西方世俗化的负面例子。
本尼迪克特引用了六十年代在他的家乡巴伐利亚州的电影中出现的性描写,以及在神学院中形成的"同性恋团伙","这些行为或多或少地公开而且非同寻常地改变了社会氛围。"他还将其归因于当时道德神学的失败。
教会性侵丑闻先后在爱尔兰、智利、澳大利亚、法国、美国、波兰、德国和其他地方被揭露,教会为此向受害者以及受到损害的教区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赔偿金。其中许多案件可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几十年。
梵蒂冈也卷入了性侵丑闻。最近,澳大利亚枢机主教佩尔因性侵两名男孩而被判入狱6年。
"定罪几乎不可能"
在2013年成为600年来第一位辞职的前教皇本笃十六世,同时指责教会法律庇护遭到指控的牧师。他写道,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牧师的辩护的权利如此宽泛,几乎不可能判他们有罪。"
本尼迪克特在2001年作为主教领导了教会法律的改革,令其更加容易地开除虐待儿童的牧师。
他对神职人员的性侵犯行为持绝不宽容的态度。在梵蒂冈的主教和教皇职位上,他开除了数百名被指控强奸和性骚扰儿童的牧师。本尼迪克特在文章的引言中说,现任教皇方济各和梵蒂冈国务卿同意他发表此文。梵蒂冈也证实文章由前教皇本笃十六世所写。
"令人尴尬的文章"
美国天主教大学神学副教授佩克诺德(Chat Pecknold)在《天主教先驱报》撰文,称赞这篇文章是来自"一位父亲的声音"中的必要警示,它准确地将上帝的缺席描述为性侵危机的原因。
但是,也有教会分析人士认为,这篇文章内容存在缺陷,而且加剧了教会现有的分歧。这些分歧存在于现任教皇方济各的支持者与前教皇本笃十六世的怀念者之间。
维拉诺瓦大学神学家法焦利(Massimo Faggioli)认为,这篇文章将性侵丑闻归咎于性革命,论述十分薄弱。他说,它回避了关键案件,例如基督军团(Legion of Christ)创始人的恋童案,它发生在很早以前,而且来自最严格的保守派正统宗教秩序。
弗吉尼亚州玛丽蒙特大学的神学家弗拉纳根(Brian Flanagan )发表推文说,"这是一篇令人尴尬的文章。将教会性侵儿童丑闻认为是20世纪60年代的结果,是所谓道德神学的崩溃,是对教会系统性虐待儿童及掩护的错误解释。"
张平/凝炼(法新社、美联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