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合适的时候新冠将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
2022年8月2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近日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随着防控措施逐渐到位,新冠病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小。”她说:“新冠将在合适的时候,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但从甲类管理向乙类管理转变,需要专家全面评估,结合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病毒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病毒对人类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等综合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2020年1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为“乙类甲管”,即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管理。这意味着中国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发热病人筛查、确诊和疑似病例的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以及其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页上列出的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梅毒、麻疹、脊髓灰质炎等总共25种。被列为甲类传染病的是鼠疫和霍乱两种。
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今年7月中国大陆地区总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174894例,死亡2003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报告发病1例,霍乱报告发病1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3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1292例,报告死亡1996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布病以及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无死亡病例报告。
中国媒体报道称,目前由于新冠病毒隐性感染病例数量多,传播能力更强,重病及致死率虽然较初期明显下降,但中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数据仍不容乐观,所以中国卫健委并未下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管理级别,依旧定为“甲管”级别。
但是疫情持续已经接近三年,由于中国官方采取极为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中国很多城市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全员核酸,居家办公,静默管理,对经济造成明显的冲击,民众不满“动态清零”政策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世卫组织:新冠大流行疫情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7月初,世卫组织突发事件委员会公布的第十二次会议报告指出,新冠大流行仍然符合不同寻常事件的标准,继续对全世界人民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并且新冠病毒新变异株的出现和国际传播可能会带来甚至更大的健康影响。
委员会强调所有缔约国均需继续根据本国流行状况实行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并强调个人应继续采用有效的保护措施减少传播。
委员会建议在国家和全球监测计划中纳入自我检测和前哨监测方法,采用综合抽样策略,使用核酸扩增检测工具,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详细的深度调查。新型监测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感染、疾病和病毒进化流行病学趋势以及卫生系统能力方面的趋势,有助于及时灵活调整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
委员会同时还建议,各缔约国应确定并弥补高危人群中的疫苗接种差距,以便在重症风险最高和暴露风险最高的人群、卫生工作者、老年人和其他重点人群中实现尽可能高的疫苗接种覆盖率。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