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杨达:日军战略思想落后,失败在所难免

德国之声中文网2005年8月17日

香港军事问题专家杨达先生应德国之声邀请撰写的纪念东亚地区二战结束60周年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即军事战略。杨先生认为,日本在二战中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战略思想落后。

https://p.dw.com/p/73V9
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战场上的坦克图像来源: AP

第二次世界大战无可置疑的是二十世纪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而且最为后人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的武装冲突。科技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改变一场战争的模式、性质及其相关战略略思想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国于二十世纪前半期在机械工业、航空科技、动力系统和通讯器材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使二战成为历史上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

曾有人指出,军事家老是计划着打一场已过去了的战争。在二战爆发以前,的确有很多战略家仍未能充份了解科技已经彻底改变了他们熟识的战争模式,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未来的战争跟刚过去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差不多,所以他们忽略装甲部队在地面战争的作用,坚持坦克只不过是支援步兵作战的辅助工具;在上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如法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将资源放在研制速度慢而且火力弱的轻型坦克上,结果这些国家都在后来的陆战过程中作为不大,因为装甲部队才是地面战场的主角。正因如此,每当人们提起二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陆军将领时,苏联的朱可夫、美国的巴顿和德国的隆美尔的名字总离不开欧洲和北非战线上行动势如破竹的装甲部队,他们是地面战场上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

在海战方面,军事大国钟情的是战列舰。事实上,配备大口径火炮且吨位巨大的战列舰是军事大国的象征,二十、三十年代先后在华盛顿和伦敦举行的裁军会议对当时世界五大海军强国拥有的战列舰尤其关注,并规定各海军应得的吨位比例,可见战列舰在时人眼中的地位有如今日的核子武器,惭界定谁是军事强国的重要标准。可是,战列舰在二战时期的作用有限,并最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永远走进历史;航空母舰和战机才是海战的主旋律。

本年八月十五日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美日两国的航空母舰和战机的对抗是长达三年多的太平洋战争中最为军事史学家关注的课题。辽阔的太平洋为发展海军航空兵缔造必要的条件,美日因而比其它军事大国更注重建造航空母舰和相关的武器系统。笔者感到,海军航空兵在战时日本海军的地位虽然极为重要,但它的重要性却不一定得到海军领导层完全的肯定。回顾太平洋战争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海军航空兵在日本海军的战略考虑中一直面对一个十分矛盾的情况:海军当局无疑在建设航空兵力上投放巨量资源,而强大、装备精良的海军航空兵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取得一糸列战术胜利的基本原因,不过,不少海军上层份子始终对战列舰念念不忘,坚持大型水面舰只以火炮和鱼雷为主要武器与敌交锋才是海战的正途。这个落伍的战略观念似乎维持至战争最后一天仍未消失。日本固然不可能在一塲持久消耗战中击败比她强大的美国;从军事角度看,未能充份利用海军航空兵也是该国彻底失败的一个值得深思的因素。

日本海军为建设其海军航空兵不遗余力,多年间积极建造航母、研制舰载和陆基战机,并培养优秀的飞行员。于1922年建成的”凤翔”号航母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作为航母的军舰;众所周知,如”赤城”、”加贺”、”飞龙”、”苍龙”等都是一度雄视太平洋的名舰。日本的陆海军分别拥有自己的航空部队,但海军航空兵无论在软件硬件两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机动性和续航力极强的零式战斗机(A6M)至今仍被公认为日本航空工业的代表作,甚至有人相信,若果日本海军没有如零式那样性能超卓的战斗机,该国根本不会冒险发动太平洋战争。

较少人注意的是日海军在建立战略轰炸力量上的努力。山本五十六于1932年出任海军航空本部技术部门的首长,在关心海军航空战力的山本的指导下,陆上攻击机(陆攻)的概念应运而生。简言之,陆攻机是一种从陆上基地出发、装备多于一台发动机、续航力强而且可携带炸弹和鱼雷的军机。陆攻机的引进使日本海军成为二战时期唯一掌握战略轰炸力量的海军,三菱生产的九六式陆攻机(G3M)和一式陆攻机(G4M)是海军攻击力量的骨干,前者还有一种民用型的变体,其中一架于1939年得到每日新闻>的赞助,进行连续194小时、飞行32,850英里的环球飞行。

日军凭着其海军航空兵的战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实现了意想不到的战果:从偷袭珍珠港、马来亚海战至支援地面部队在南洋诸岛的登陆行动,海军航空兵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传统海军舰只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战果是击溃英美荷澳四国联军的泗水海战,但这次海战的主角是巡洋舰和驱逐舰,海军大员们至爱的战列舰始终没有表现机会。

盡管海军航空兵的作用有目共睹,对充满贵族风气、死抱传统思维而且内部派系林立的日本海军而言,战列舰才是决定海战胜负的核心力量,不懂海军航空的军官一直把持着指挥岗位,他们在技术水平上的落后和工作态度上的自满是日军经历开战初期的短暂优势后迅速失败的重要因素。1942年6月初发生的美日中途岛战役是标志着盟军从战略被动转为战略主动的转捩点,有关中途岛战役过程的记载已有很多,笔者不打算在这里详细覆述,需要指出的是,这场导致尽收日本海军航空兵力精华的第一航空战队在一天之内覆灭的大战,完完全全地反映了传统指战人员的种种不足。

美军情报当局从一开始已经掌握了日军战略意图不说,委任年迈的水雷军官南云中将作为第一航空战队司令长官并带领舰队执行重要战役是不恰当的,更奇怪的是一向以了解海军航空兵力自居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竟容许一些迷信巨舰大炮主义的参谋人员负责设计中途岛作战计划,更加是一个不合理的决定。在战役期间,山本自己率领大批战列舰航行在南云部队300海里之后,除了希望跟美舰以传统方式决战外,根本没有什麽作用。

在紧张的战斗过程中,满布外行军官的南云部队司令部一片混乱:先后两次临时接到信息而下令舰上战机进行极其危险的更换武装作业,有违联合舰队在任何情形下不得转换武器攻击敌舰之外的目标的命令;又将时间浪费于先收容从中途岛上空回来的第一攻击波机队,结果美军抓着航母作战上最脆弱的时刻,即更换武装和飞机升降的时候,给日军杀过措手不及,亦同时改写了历史。

在战争史上,能够掌握适用于一个特定时代的战法和装备的军队往往就是胜利者;日军不能掌握航空作战的要领,早已写下失败的伏笔。

(杨达)

作者简介

60 Jahre Kriegsende in Ostasien
杨达先生

杨达,加拿大西门.弗雷泽大学毕业,主修国际关系及比较政治,现任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欧洲文献中心主任,兼任中欧研究计划统筹。研究范圍包括国际关系、战略研究、当代恐怖主义以及中东、中亚和东南亚政治。

作品散见于香港太阳报>国际漫谈专栏,其它近作有从九一一事件和美伊战争看两年以来世界局势的变化>(2003)、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政治影响力>(2004)等。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