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柏林影展期间的上海同事

2002年2月12日

出入柏林电影节的观众中不光有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而且还有许许多多的专业观众。他们中间包括导演、演员、制片商、影商、电影节经办人员等。上海国际电影节今年便派出了四名专业人员前来参加柏林第52届电影节。

https://p.dw.com/p/1qOY
电影节上可以看到欧洲60年代的影片图像来源: presse

由于柏林电影节的知名度比较大而且已有50多年的历史,年轻的上海电影节便在1993年成立以后每年都会派遣专人前来参加柏林电影节,一方面学习了解该电影节的运作过程,另一方面在电影节上物色优秀影片,以增强上海电影节的吸引力。今年上海电影节派出的四员大将中有一位是久经沙场的记者、“每周广播电视报”总编室主任李建申。他的一个任务就是了解并向国内读者报道柏林影展的进行情况。李建申说:

“我觉得德国和外国的观众看懂了张艺谋的“幸福时光”。我参加了这部电影的首映式。在现场,该有反应的地方都有了反应,该笑的地方都笑,该沉闷的地方都沉闷,这说明观众进入了电影的情节。散场后我也询问了一些观众,他们说,他们看懂了这部片子,也理解了导演的意图。”

上海电影节在影展期间发行“每日新闻”报。李建申是该报的主编,所以,他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考察柏林电影节自身如何营办宣传和报道活动。当他看到电影节不但出了电影综合和分类介绍小册子外,而且每天还免费提供一份内容丰富的介绍前一天影展活动的36页彩色德英文画报时,他感到柏林电影节在经营上确实是以观众为中心,值得上海学习。

“还没有看到令人兴奋的影片”

第二位是年刚30的中国年轻导演毛小睿。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上海电影节物色好电影。因此,自从柏林影展6号开展以来,这位“真假英雄”的导演便每天都泡在电影院里过日子。他每天至少看四部电影,第二天一早,与同事共进工作早餐时,毛小睿便对看过的影片进行简短评论并将好片推荐出来。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看到特别令人兴奋和激动人心的电影。


柏林影展的电影市场

柏林电影节还设有电影市场。这个市场只对专业观众开放,所以普通观众通常并不知道市场的存在。在市场上,法国、俄国等各个国家的影商都设有摊位,上海电影节行政财务部副主任黄原星和国际联络部美洲和中国部负责人范杰就是这里的常客。黄原星说:

“我们每天一早赶到市场去,取得同展商的联系。他们会告诉我们,那些片子在什么地方放映。我们便去看片子。熟悉了片子之后再回来同展商洽谈。这样工作周而复始地直到晚上。应该说,给上海电影节带去20部片子的计划不会成问题。”


中国的盗版问题

当然,上海电影节组委会成员范杰很清楚,无论是在规格上,还是在规模上,上海电影节都无法与柏林电影节媲美,但他还是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上海电影节跟柏林电影节一样不存在盗版问题,为此他感到非常骄傲。范杰说:

“在中国南方有一些尤其是对美国影片盗版的现象。而我们则很早就收到美国大公司寄来的拷贝,因为他们知道,送到上海电影节的拷贝也好,录像带也好,是可以放心的。因为他们的版权得到了百分之百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