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300708 Wohnungsbau Berliner Siedlungen

Silke Bartlick2008年9月14日

联合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委员会"上个月将柏林6个以现代艺术风格建造的住宅区,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这个受到"纪念文物保护"的新型社会福利公共住宅区,深受当年"经典的现代艺术"流派及其后的建筑艺术及城市建筑学的影响。德国之声记者到那些地方走了一趟。

https://p.dw.com/p/F9lx
花园城法尔肯贝格一景图像来源: AP

"花园城"-法尔肯贝格,是一个气氛和谐安逸,拥有缤纷色彩的住宅区。当地居民拉索卡特说:我是1945年在这里出生的,我父母从没离开过这里。最早搬到这儿来的是我祖母。这里真是太好了,到处都是绿地。住宅区是1913年建成的。那个时候,每户人家就都有自己的浴室和厕所了,可说是非常先进。

Eingang eines Hauses der Siedlung Gartenstadt Falkenberg des Architekten Bruno Taut im Bezirk Treptow-Koepenick von Berlin
法尔肯贝格的一个门图像来源: AP

特坐在后院的露天平台,观赏花木扶疏的花园。他表示,在这里出生的人,直到老死,永远都不会离开它。

一般人把这个花花绿绿的文物保护区称作"调色盘住宅区"。它是建筑师布鲁诺. 陶特于1913到1916年之间建造的:总共128幢住房,每幢房屋的颜色都不相同,红、黄、蓝、白,甚至连黑色都有。

Bildgalerie Deutschland Berlin Sozialsiedlungen UNESCO Weltkulturerbe Siedlung Schillerpark
席勒公园住宅区图像来源: AP

市人口的急剧增长,私人经济界于19世纪中期,大举兴建出租住房。由于房屋投机商只能收取低廉房租,于是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尝试偷工减料以牟求利润。这批住房只有小部分安装了卫浴设备,大部分出租公寓都是几户人家共用一个设于楼道上的厕所。柏林文物保护局公关部门负责人伍尔夫女士指出,那时人口众多的大家庭,经常一同挤在两到三间阴暗、潮湿的住房里。

19和20世纪交接之际才稍有改善的迹象。直到一次大战结束后,政治重新起步,魏玛共和国制定新法,将住房建筑定为公共任务,保证所有德国居民能获得一幢健康住房,并致力落实这项具理想性的社会福利政策:政府通过建筑改革法案,组织"公益性房屋建筑协会",并将新潮艺术建筑广泛应用于社会福利公共住宅的建设。

Weisse Stadt im Bezirk Reinickendorf von Berlin UNESCO
“白城”住宅区图像来源: AP

建设福公共住宅的目的,并不仅是提供人们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房舍,而是每一住宅区都有一套完整的计划蓝图,连花园建筑设计师也首次加入了建设工程。此外,如短程交通连接、民生供应系统、学校及医疗设施等,都做出了周详计划。

1924到1931年之间,柏林新住宅区建成了14多万户住房,其中6个住宅区,前不久被联合国收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柏林纪念文物保护局"主管公关事务的伍尔芙女士表示:法尔肯贝格"花园城",是住宅区内最古老的社区,其设计灵感来自英国的花园建筑艺术。从6个住宅区的建筑过程来看,就能发现其逐步走向"大城市"格局的发展过程:这就是说,房屋越来越密集,最终形成城中心区的住宅形式,但仍然保持了绿化、开放式和人性化,而这也就是它的特色。

柏林的保护纪念文物单位于10年前就注意到这个住宅区的重要性,并将其东部和西部列入保护名单,致力维持其原始面貌。在屋主、市住房建筑协会及合作社的合作下,于90年代初展开对住房及绿色环境的专业化整修工程。"花园城"房屋的屋顶及水电管道全部翻新,住房外墙按照原始色彩重新粉刷,连凉亭、花架和篱笆都忠于原形地进行了重建。居民拉索卡特说:“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喜好改建、翻修,住宅区的原貌就不复存在了。”

Deutschland Architektur Carl-Legien-Siedlung in Berlin
卡尔雷吉恩住宅区后院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ZB

在超过300多户新房主当中,已有一些人不遵循保护纪念文物规章的原则,破坏了住宅区的整体形象:灌木矮墙被铲除,草坪绿地建成停车场或菜园等。城区保护纪念文物的主管机关对此似乎束手无策。在住宅区已居住了11年的卡特琳表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区组成一个名叫"住宅区之友及支持者"的协会,争取新住户支持保护社区原貌的工作。大部分新屋主在改变房屋外观时,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因为不了解情况。所以我们试着通过社团组织,向他们提供必要信息,争取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关心。 ”

柏林纪念文物保护局的伍尔芙指出:“从前人们认为,住在这片住宅区的都是些市井小民,所以不值得重视。但从事保护纪念文物的工作者都知道,每项重建任务都是极有价值的。20世纪寻求如何解决市区中心大量人口居住问题的方案,至今仍具有时效性。”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