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中何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2006年2月6日

上周周末,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维也纳与欧盟轮值主席、奥地利外交部长普拉斯尼克女士商谈中国与欧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包括欧盟对华武器禁运问题。奥地利的新闻报就此写道:

https://p.dw.com/p/7wZR
李肇星2月3日在维也纳会见欧盟轮值主席、奥地利外交部长普拉斯尼克女士图像来源: AP

“结束这一制裁必须欧盟各国一致做出决定才行。由于中国威胁台湾、也因为坚决反对结束禁运的美国施加压力,这项决定至今无法做出,但以法国为首的若干欧盟国家现在迫切要求尽快结束对中国的制裁。欧盟处于两难境地:如果取消禁运,与美国的关系注定要陷入危机。作为欧盟美国峰会的东道国,奥地利想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所以观察家们不排除维也纳将把这一棘手问题推给芬兰担任轮值主席时处理的可能性。

人权问题不会成为欧中会谈的话题。欧洲改革中心智库的专家们认为,武器禁运问题证明,在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问题上,欧盟难以进行‘战略思维’。柏林科学与政治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莫勒说:欧盟没有统一的战略,商业和经济话题主宰了欧中关系,政治话题几乎不起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是欧盟外交政策人士迟迟不批评北京的人权政策。中国外交部长访问维也纳时,人权也不会成为话题。”

此前,李肇星访问了非洲数国,并表示支持非洲获得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世界报认为,中国的非洲外交目的在于获取非洲能源:

“由于中国的需求巨大,世界市场上的矿石、金属和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这样,如塞内加尔和象牙海岸等过去认为不合算的较小储油区也引起了兴趣。中国的长期战略是,以入股或建设输油管、炼油厂、港口等形式向这些国家投入数十或数百亿美元的资金。

由于西方在非洲几乎不向石油以外的行业投资,中国的投入受到了许多非洲国家政府的热忱欢迎,但非洲居民对此并不那么兴奋。北京把九亿人口的非洲视为中国廉价纺织品和电器的销售市场。去年,中非贸易达到350亿美元的最高水平。有人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破坏了非洲本国的经济。民主化和人权更受不到关心,与西方不同,中国不把透明度和反腐败作为投资条件。这样的‘主权原则’有利于双方:如苏丹把石油收入的一部分用来购买武器,而且乐于在中国购买,北京则在联合国安理会阻止对喀什穆的制裁。对津巴布韦及其独裁者穆加贝,中国也给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