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欧洲必须改变思路

广播非洲部主任 Ute Schaeffer2006年5月1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周结束了对美国,沙特,摩洛哥,尼日利亚以及肯尼亚的访问行程,回到中国。在胡锦涛这次访问的国家中,非洲三国是重点之一。这也是胡锦涛出任国家元首之后,第二次对非洲大陆进行访问。德国之声非洲部主任谢菲尔就此发表评论。

https://p.dw.com/p/8Kud
胡锦涛在肯尼亚图像来源: AP

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

从4月24日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摩洛哥,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行程。胡锦涛这次出访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为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代言。从非洲大陆南部的津巴布韦到北端的摩洛哥,到处都有中国人的身影。近十年来,中非贸易增长了十倍,中国人在非洲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中国的不干涉内政政策在非洲也同样适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欧洲政界和商界总是对非洲这片被遗忘的大陆抱有成见,认为在这里人们不可能找到什么商机,但中国却开始从政治和商业两方面利用非洲的资源。中国对非洲感兴趣并不是没来由的,由于海湾地区和阿拉伯世界始终处于不稳定状态,世界未来的能源供应也受到了威胁,对于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的中国来说,尤其如此。中国目前四分之一的石油需求是由非洲供应的,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提高。中非经济往来的主要部分就在能源领域。而且,北京在选择自己的贸易伙伴时并不挑剔,安哥拉和苏丹都是中国的重要石油输送国,苏丹所开采的石油中,三分之二都送往中国。西非国家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中国一直非常想从这里进口石油,这也是胡锦涛这次访问尼日利亚的主要原因。


同中国做生意简单

欧洲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往来和提供发展援助时,经常以推行民主制度和良好的政府管理作为先决条件。这一政策收效甚微,比如乍得前不久就单方面的撕毁了与世界银行的有关约定。从非洲国家的角度来看,和中国做生意就简单多了。在中国和非洲洽谈合作事宜的时候,没有人会去争论价值观,不良人权记录和新闻审查的事情。中国外交部始终强调,生意是生意。中非都刻意避免政治层面的争论。用北京的话来说,中国和非洲之间存在着“全天候的友谊”。

这一政策无疑是实用的,并且对中国也确实有利。但是否能够长久维持呢?中国的纺织业已经对非洲棉花市场造成了冲击,而这些主要出口棉纺织品的国家往往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中国通过借款和投资支持一些声名狼藉的政府,比如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政权,只因后者掌握了丰富的白金资源。中国的贸易伙伴中还包括一些国内局势十分动荡的国家,比如乍得和苏丹,这些国家在中长期内很可能出现危机。更糟糕的是,中国向战争和冲突地区输送武器。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经向尼日利亚军政府出售武器,而这些武器此后被用于苏丹境内不同地区的多次冲突。最近,人们发现乍得的反叛武装也使用中国生产的武器。而在长期陷入内战危机的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到处打家劫舍的武装暴徒持有的武器也是中国制造的。


中国的政策更为有效

当欧洲人还在幻想着通过自己的援助政策,致力于使非洲国家走向更良好的政府治理,以及享受更多的民主时,中国却采取了更为快速有效的非洲政策,以谋求自己的利益 。

非洲国家为什么要公布自己的财政状况呢?而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又有什么理由要向扶贫基金注入资金,以换取德国的发展援助呢?他们尽可以从中国得到想要得一切,资金,道路修筑,医院,工厂设施。

对于欧洲的价值观和发展援助政策来说,这是一次痛苦的领悟。中国积极主动的非洲政策为这块黑色大陆带来了好处,目前非洲的经济增长率超过了5%,而中国的投资,特别是对那些生产资源的国家的投资,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欧洲必须改变思路,不再仅仅把非洲看成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大陆。世界对于资源的需要越大,非洲就越重要,而那些正统的发展援助政策也就越显得无足轻重。中国的非洲政策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西方人拿不出一个像样的非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