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中国需要德国
2013年3月1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直至两年前被中国摘下桂冠,以贸易立国的德国曾是全球出口冠军,而德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德国有关研究机构撰写的一项报告则指出,中国对德国商品已有某种依赖性,德国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可被低估。3月19日一期的《商报》介绍了这一研究报告:
“表面看,不断增加的贸易关系限制了外交活动空间。毕竟,中国可以为实现政治目标而阻止通商。然而,根据研究机构‘预测’和贝塔斯曼基金会共同撰写的一项研究报告,一旦中方这么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绝不会少于对德国经济的影响。换言之,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德国并不会处于坐以待毙的境地。……专家们通过缜密的分析,调查了各行业对同中国合作的依赖程度。为此,专家们评估了中国在各行业总进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通过从其它国家进口来替代(从中国)的进口。这两种渠道相互影响:今天,中国在德国纺织品进口贸易中的比重是30%,高于20年前;但与此同时,出现了孟加拉国、印度或印度尼西亚等更多的拥有强大纺织业的国家。其它行业的情况也颇为类似。分析显示,德国经济的依赖性在增加,而且还将继续增加。……然而,德国有着一个决定性的优势,那就是,在中国主要从德国进口高度复杂的工业机械的同时,在反向贸易通道上,中国主要还是在出口消费品。专家们指出,虽然这些商品对德国市场来说是重要的,但一般都可以暂时放弃,并且,也可以从其它地方获得。……
“研究报告表明,如果(德中)两国间的贸易增长停滞,对中国的影响会更大些。因为,中国恰恰是在那些构成工业脊梁的行业依赖进口。这些行业中就包括机械、轨道车辆,或控制技术。德国出口业正好在这些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
“基金会警告说,尽管如此,德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基金会专家豪席尔德(Helmut Hauschild)便表示,德国企业只有保持其技术领先地位,才有可能再度获得在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上所取得的现有成果。为此,亟需加大在科研开发领域的投入。”
证监会主席为何易人
《新苏黎世报》注意到,在中国完成最高领导层代际更迭的进程中,在职仅1年半的郭树清不再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该报发表一篇文章指出,郭树清在其短暂的任期内以强力改革令人瞩目,但也因此遇到巨大阻力。文章在分析证监会主席易人的可能原因时这样写道:
“改革心切的他可能触动了国有康采恩—包括国有大银行的利益。这些企业对共产党决定的影响力相当大,原因是,这些企业本身就是由党的官僚们领导的。去年开始实施的对上市行为更为严格的规定尤其引起愤怒。制定和实施相关规定旨在提高上市行为的质量。……
“郭是否因对其改革的抵抗力量过大,或因其不依不饶的态度而栽了跟斗;或者,他平级调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是否是为以后担任更重要职务作准备,目前尚不得而知。党让有前途的官员们在不同岗位上增加历练,亦完全是一种惯常的做法。”
摘编:凝炼
责编:叶宣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