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湖的生态系统行将崩溃?
2012年10月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纪录片《达尔文的噩梦》2004年获得奥斯卡奖提名,但也招来了许多批评。该片展现了非洲南部维多利亚湖尼罗尖吻鲈养殖业的惨淡景象,及其对生态和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水科学系教授马嘎亚(Yunus D. Mgaya)在接受《全球环保创意》的采访时,讲述了这部纪录片带来的反响,以及维多利亚湖沿岸的现状。
1996年至2005年,马嘎亚参与了“维多利亚湖环境管理项目”有关维多利亚湖鱼类的研究。目前,他担任“坦桑尼亚环保协会”的顾问,还是“坦桑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
《全球环保创意》:马嘎亚先生,2004年,纪录片《达尔文的噩梦》首次上映,您一定也看过。您感到生气吗?
马嘎亚:第一次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想法是,它反映了一些事实,但同时也不是没有错误。电影对维多利亚湖状况的描述有点夸张。制片人在反映社会经济状况时流于片面,他们甚至没有努力去进行客观报道。
《全球环保创意》:对您来说,影片的具体缺点是什么?
马嘎亚:影片对九十年代尼罗尖吻鲈兴旺时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没有作任何报道。我们看到的只有妓女,还有在捡残剩鱼的孩子们。然而,作为重要的出口产品,尼罗尖吻鲈给当地居民和邻国带来了大笔钱财。
《全球环保创意》:尼罗尖吻鲈从五十年代起在维多利亚湖放养以后,几乎把其他所有的鱼都吃光了。不过,这并不是其他鱼类灭绝的唯一原因,是这样吗?
马嘎亚:尼罗尖吻鲈在湖中放养后,有两百多种鱼类消失。但是,在同一时期,水质也逐年明显恶化,磷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显著增加,使得藻类蔓衍,以食用这些藻类为主的鱼类大量繁衍,其他的鱼类则消失了。
那么,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呢?该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及农业生产,没有根据人口增长加以调整。此外,还缺乏处理废水的基础设施。位于维多利亚盆地的所有城市都把废水直接排入湖中。
早在九十年代,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邻国,就已在共同商讨改善维多利亚湖及其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及生态状况。各国政府于1996年启动了“维多利亚湖环境管理项目”,这一项目也得到了“世界银行”的支持。从草根阶层到政府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譬如对渔业和林业进行调整,使废水等问题得到了缓解。因此,2004年,当那部电影在拍摄的时候,维多利亚湖水的营养物质含量已经开始逐渐正常。这一点,在影片中根本就没有出现,项目的整体积极影响被忽略了。
《全球环保创意》:这部纪录片使广大公众了解了发生的环境问题。当地的状况是否也因此有所改善?
马嘎亚:影片引发了各种不同的反应。政府让人拍摄了一部自己的纪录片,以示反驳。此外,还启动了一个项目,研究维多利亚湖的生态系统,并由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和坦桑尼亚渔业研究所主要参与。研究结果正在印刷中。
《达尔文的噩梦》给我们造成了负面的公众形象,但也部分地起到了积极作用,坦桑尼亚因此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当然,尼罗尖吻鲈养殖业所毁掉的,是对维多利亚湖的生态系统有益的。这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但是,那些把尼罗尖吻鲈看作收入来源的人,看法就不同了。
《全球环保创意》:维多利亚湖周围居民现在的状况如何?
马嘎亚: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当地居民依然非常贫困,环境问题还没有全部得到解决。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快速的进步。
《全球环保创意》:那么,维多利亚湖生态系统的境况如何?“维多利亚湖环境管理项目”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提出警告:三十年以后,维多利亚湖中的所有生物都将灭绝。您是否觉得有道理?
马嘎亚:这是一个预测。如果我们不能改善湖水的质量,不阻止家用和工厂污水继续污染维多利亚湖,那么,这种情形可能成为现实。
《全球环保创意》:水质差的情况已持续多年,但是,对尼罗尖吻鲈似乎并无大碍。从长远来看,这是否意味着尼罗尖吻鲈将成为唯一能够在维多利亚湖生存下去的鱼类?
马嘎亚:尼罗尖吻鲈是其他所有鱼类的敌人。就其生物总量而言,目前它是占主导地位的鱼类。然而,它的质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九十年代,很容易在捕捉到的尼罗尖吻鲈中,发现一条200公斤重的鱼。如今,尼罗尖吻鲈的重量一般在10至20公斤之间。也就是说,现在从捕捞的尼罗尖吻鲈要小得多。这是过度捕捞的明显特征。鱼在捕捞之前,没有足够的时间生长。
如果这一情况不改变,那么,捕捞到的鱼就会越来越小,最后导致鱼虽然不会绝迹,但是将卖不掉。作为商品,它就会寿终正寝了。
《全球环保创意》:如果尼罗尖吻鲈绝迹,对湖来说是否有好处?
马嘎亚:一再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让尼罗尖吻鲈在湖中消失,让生态系统回归到此前的状态。就当地的社会和经济角度来看,有人会把此举视为疯狂。尼罗尖吻鲈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作为生物学者,我认为尼罗尖吻鲈无论如何应该留在湖里,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捕捞规则,譬如设定捕捞额度。
作者:Michaela Führer
责编: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