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化工程解决环境问题:中国城市的变化
2004年9月3日当路透社记者这周四采访兰州的绿化负责人宗晓旭(音)时,他特别强调了在兰州种树的困难――“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还难。”他站在黄河沿岸的山丘上对记者说,“当工程完成后,黄河侵蚀问题就可以得到极大改善。” 兰州的这一巨大绿化工程,是中国许多城市正在努力与环境恶化斗争的一部分。
由于近20年的迅速工业化,缺乏有效的环境规制,加上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期间(1958-1961)的滥砍滥伐,中国大部分城市目前都饱受空气污染、水污染之苦和洪水的威胁。兰州是其中污染最严重的一个大城市,穿过兰州的黄河也因水土流失日益侵蚀两岸堤防,给兰州带来严重威胁。
但问题最终引起了北京的注意。英文的中国日报周四报道说,国家环保总局计划建立一个“绿色GDP”指标体系,用来计算经济繁荣带来的环境损害成本。这家报纸还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却随之恶化,许多环保官员和专家因此呼吁要重视“绿色GDP”。
但有些人对此表示怀疑。同属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首席经济学家胡涛,就认为没有一个可靠的量化方法能够得出所谓“绿色GDP”。
不过,兰州,这个最近几十年来都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正在努力改变,至少让这个城市看上去更绿一些、更蓝一些。她的一个环保计划就叫“蓝天”行动,将兰州的主要污染源――钢铁厂――搬迁到40公里外的地方,建立了一条天然气管道网通向家家户户和所有商业用户。
结果,相比过去,兰州的污染情况好转很多。至少对于接受路透社记者访问的甘肃省长助理郝远来说,这一对比还是很强烈的,他也很在乎兰州从此将摆脱世界上污染最严重城市的恶名。
对兰州来说,这一变化确实来自不易――在兰州周围都是石头的贫瘠山坡上,种树并种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央政府和兰州政府花了6亿6千万人民币(8000万美元),种下12亿株树苗,铺设了3800公里的水管,每年的灌溉用水就高达5000万吨。
当然,无论怎样努力,兰州也不可能恢复到唐代史书记载的兰州周遭被茂密森林环抱的情形了。不过,在新的植树区建的新公园,每年居然吸引了200万游客,其“经济和社会收益”达5亿元。但当地环保官员强调,这只是一个生态项目,“赚钱并不是优先考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