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的欧洲人也喝不惯牛奶
2007年2月27日广告
如果人体缺少乳糖酶,身体就很难接受奶制品。这一类人在食用了奶制品之后,经常会出现腹泻、胃肠涨气等不适症状。乳糖酶可以帮助分解乳糖,使其变得容易被消化。
德国美因兹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的人类学家在通过对9块源自早期和中期石器时代的骨骼的遗传特征进行研究之后发现,欧洲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消化吸收奶制品的能力起过重要作用。
人在婴儿期的时候体内含有足够的乳糖酶,但是在断奶之后,大部分人体内含有的这种霉菌数量就会降到最低水平。只有欧洲人和非洲少数人种是这其中的例外。他们在成年的时候体内仍会不断自动产生乳糖酶。很长时间以来,科学家们都希望能够破解这种被称为“持久乳糖酶”是如何产生的谜团。
美因兹大学的布尔格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将9块在中欧和东欧地区发现的石器时代骨骼中的DNA分离出来,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可以形成“持久乳糖酶”的基因突变。
这支研究小组最终得出结论,一支来自乌拉尔地区的游牧民族的基因在欧洲得到延续。大约8000年前,第一批被驯养的山羊、绵阳、牛之类的家畜被带到欧洲。那时候欧洲农民也无法消化吸收牛奶。只有少量人在成年之后身体内仍然可以不断产生乳糖酶。这一类人所带有的基因“优势”在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原则下得到延续。
“让断奶后的小孩子喝牛奶可以降低儿童死亡率,” 布尔格教授说,“但是看起来,8000年前北欧和中欧人的祖先中只有一小支人种可以习惯喝牛奶。”另外一种猜测认为,“持久乳糖酶”当时在大部分欧洲人身上都形成了,因为这应该是奶制品产业发展的前提。布尔格教授认为这种猜测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