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五周年回顾
2004年3月24日昔日贝尔格莱德的当权者米洛舍维奇一直拒绝履行北约的要求。然而直至今日,上述军事干预的合法性依旧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德国有句俗语-长痛不如短痛,这是5年前科索沃局势最恰当的描述。
北约和欧盟当时做出的令塞尔维亚结束战争和停止压制异族的决定是正确的。5年后的今天,局势的发展更加证明了这一点。这一决定在政治上是明确无误的,只是早该做出了:联合国在诸多决议中呼吁塞尔维亚政府停止科索沃的军事暴力,让所有的难民返回家园,并恢复科索沃的自治。这也是北约和欧盟的依据所在。
与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不同的是,米洛舍维奇一直拒绝履行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为此,与伊拉克不同,北约开战的理由也无需编造,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
在北约开始轰炸塞尔维亚的79天之后,米洛舍维奇屈服于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联合国决定,在北约的帮助下实现科索沃的自治。北约停止空袭,同一天,也就是1999年6月10日,在德国科隆召开的大型外长会议上,通过了巴尔干稳定公约。
此外,米洛舍维奇的领导地位首次受到质疑-一年以后,米洛舍维奇在总统大选中败北,塞尔维亚开始走上民主之路。科索沃80万难民重返家园,多年来,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得以不再在担惊受怕中生活。
遗憾的是,塞尔维亚为其政府的顽固立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许多平民百姓在北约的空袭中丧生,经济上蒙受了惨重的损失。在北约停止空袭之后,20多万塞族人、吉普赛人以及其它非阿族人被驱逐出科索沃。在科索沃-阿族人中仍有许多极端的民族主义分子-上周发生的一切就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那么,难道北约的军事行动因这些负面影响就是错误的吗,抑或没有北约对巴尔干的军事干预会更为公正?假如没有北约的空袭,又会发生什么呢?也许至少有一百万科索沃阿族人至今仍生活在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的难民营中。米洛舍维奇依旧稳坐贝尔格莱德的总统宝座,而不是被关押在海牙前南战犯法庭。科索沃的游击战依旧继续,也许我们已经历了马其顿的一场战争,一幕无法想象的恐怖场景。
结论是明确的,尽管北约的决定是沉重和严厉的,但是却因此而避免了更大的牺牲和损失,故而,这一决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