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西瓦·瓦格纳-拜罗伊特的女主人
2013年7月2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夏日的巴伐利亚小城拜罗伊特。通往"绿色山丘"的道路上,豪华轿车一辆接一辆,象一条长龙。举世闻名的节日文艺会演剧院前,来自政经界和演艺圈的社会名流谈笑风生。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夫君约阿西姆·绍尔(Joachim Sauer )每年都要前来观赏演出。这里是名人荟萃的地方,是闪光灯的海洋。这里,就是瓦格纳音乐节的举办地。今后几天里,这里将相继上演雄壮的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儿》(Parsifal)、《漂泊的荷兰人》、《尼伯龙根指环》等等。
贵妇人
鲜为人知的是,今天的拜罗伊特音乐节可以说是一位女性的杰作,她就是传奇音乐家瓦格纳的第二任妻子科西玛·瓦格纳(Cosima Wagner)。其传记作者奥利维埃·赫尔梅斯(Oliver Hilmes)说,"科西玛·瓦格纳将拜罗伊特音乐节变成了一个文化、社会和经济机构。这是她的功绩。"
1883年理查德·瓦格纳去世后,科西玛·瓦格纳将瓦格纳生前的这一试验品变成了当时德国社会的聚焦点。赫尔梅斯说,早在那个时候,这里就是明星们会聚的地方,只不过叫法不一样。"为了将丈夫的音乐作品继续传扬,科斯马发明了音乐节主管一职,接管了"绿色山丘"的领导权。不过,在19世纪下半叶,作为女性的她如何做到了这一点?赫尔梅斯介绍说,科西玛是一位法国贵妇人,通晓多种语言,能够和男人平起平坐地交流。
李斯特之女
科西玛不仅举止不同凡响,她的出生也不同寻常。她生于1837年,是音乐家、作曲家李斯特(Franz Liszt)和法国玛丽亚·索菲·弗拉维吉娜伯爵夫人(Marie d'Agoult)的私生女,从小在巴黎长大。18岁那年,她和指挥家、瓦格纳崇拜者汉斯·冯·比洛(Hans von Bülow )结婚。婚后育有两女,但他们的婚姻却走到尽头。科西玛爱上了已婚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两人开始了一段数年的罗曼史并有了三个孩子。最后,科西玛离开汉斯·冯·比洛和瓦格纳同居。他们分别结束了自己的婚姻并结为连理。传记作者赫尔梅斯说,科西玛和瓦格纳的婚史给他们的婚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科西玛知道,她给汉斯·冯·比洛带来了很深的伤害。而和对待首任丈夫不同,科西玛将瓦格纳视为半个神。她在日记中详细描述了瓦格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瓦格纳去世后,科西玛用拜罗伊特音乐节为瓦格纳立下了一座丰碑。 她主管瓦格纳音乐节直到1906年,之后将这一职位交给了儿子齐格费尔德。科西玛在瓦格纳去世47年后才离开人世。
贵族气质
科西玛的同时代人对她的高贵气质记忆犹新。哲学家尼采写到,科西玛·瓦格纳是我所认识的女性中唯一具有贵族气质的人。但是,科西玛有时也非常冷酷、冷漠。赫尔梅斯称之为"痛苦的综合体"。她从与比洛的婚姻中解脱时已是遍体鳞伤,自尊受到很大的打击。"为了弥补自尊心的失落,她用极端反犹主义作为挡箭牌。音乐和文学研究者延斯·菲舍尔(Jens Malte Fischer)说,科西玛·瓦格纳有着极端的反犹主义观念。"
瓦格纳去世后,科西玛不仅将拜罗伊特变成了一个文化机构,也将其变成一个政治机构。她将极右的反犹出版商和活动家聚集在自己左右。比如,属于拜罗伊特圈内的人士就有极右作家休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Houston Stewart Chamberlain)。他后来还成为科西玛的女婿。拜罗伊特圈共同膜拜也发表过反犹言论的瓦格纳。赫尔梅斯说,科西玛和她的帮手们在瓦格纳去世后将其言论加以利用。在瓦格纳崇拜压倒一切的时候,他们找到了共同语言,科西玛不去认自己在法国和匈牙利的根,而是选择了极端的德意志民族主义。
给犹太人反面角色
在仇视犹太人这方面,科西玛比瓦格纳走得更远。她将"犹太人缺少文化"的反犹太主义贯彻到了生活中。作为拜罗伊特的女主人,她也有这样的能力。举办"沉默的声音:1876至1945年期间的拜罗伊特音乐节和犹太人"展览的历史学家汉内斯·赫尔(Hannes Heer)说,科西玛在拜罗伊特推行反犹主义的行内政策,不允许犹太人音乐家参加演出,或者让他们出演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反面角色,所谓的犹太人角色。"
科西玛的反犹主义也反映在她和犹太人打交道中。比如,她一方面欣赏指挥家赫尔曼·莱维(Hermann Levi),另一方面又觉得他低人一等,并且处处用自己的优越感折磨他。科西玛还将反犹主义的衣钵传给了子孙。在儿子齐格费尔德和其妻温妮费尔德(Winifred)主持期间,瓦格纳家族和希特勒的纳粹分子关系密切。现代拜罗伊特的缔造者科西玛也让此地与反犹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她和丈夫瓦格纳身上洗不去的污点。
作者:Marie Todeskino 编译:乐然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