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贝多芬逝世175周年
2002年3月26日作为超级巨星的贝多芬
虽然贝多芬逝世已经175周年了,可他仍然是音乐排行榜上的热门人物。根据著名唱片公司EMI的统计,贝多芬一直是排在古典音乐作曲家排行榜的前五位。他的音乐和他的人格早已成为德国和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他的交响乐每年新年时刻响彻世界许多地方,他的“第九交响曲”主旋律甚至成为了人们所钟爱的手机铃声。即使是在遥远的日本,每年至少要演奏上百次的“欢乐颂”,并配有上千人的德语合唱。
人人都喜爱贝多芬,但是这位音乐大师本人却是一个抑郁寡欢的人。位于波恩的贝多芬故居纪念馆馆长乌尔里克.佛斯玻谢尔说:“我们还没有见过一幅画像,上面的贝多芬哪怕仅仅作是微笑状。”贝多芬故居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九万多名“贝迷”前来参观,这一数字说明贝多芬不输某些当代流行歌星。
他的音乐主题简明精确,他的作品形式完美,他的音乐精神与启蒙时代的天才思想相一致,他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生经历使他作为一个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朽。贝多芬逝世于175年前,即1827年3月26日。
天才和疯狂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或17日出生于波恩。他的童年充满了艰辛。他的父亲是个嗜酒者,希望他的儿子能象莫扎特那样成为音乐童星。少年的贝多芬就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他刻苦学习音乐并取得优异成绩。不过,他没有上过几天普通学校,这使他一辈子都算术不好,直到晚年还在计算节拍时有障碍。不过这些缺陷并没有妨碍他在早期就创作出具有天才逻辑结构的作品。
他很早时就找到了赞助人,因此得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去潜心完成他的音乐教育。虽然性格火暴,贝多芬仍然成为了维也纳上流社会沙龙里的贵宾,歌德称贝多芬是个“桀傲不驯”的人物。他作为作曲家很快就享誉整个中欧。
在他的思想启蒙运动的朋友的影响下,贝多芬形成了把音乐视为“纯粹精神”的音乐观。他认为音乐作为启蒙理想的载体应该能开启更高知识世界的大门,他本人也要把整个生命奉献给艺术。这一信念使他陷入近乎疯狂的情结中不能自拔:只有通过个人的受苦受难和牺牲才能创造出完美的音乐。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贝多芬的私生活充满了挣扎起落。他的爱常常得不到回应;他听力失聪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为此他感到耻辱并长年试图隐瞒。虽然对许多人来说他是个长相丑陋的怪人,不过他还是有不少知心朋友。175年前的今天,贝多芬在病痛中去世于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