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题是核心
2012年2月2日《世界报》2月1日认为,"默克尔访华的核心是经济问题,她想争取中国对德国以及对欧元救助伞的投资。一位德国高级政府官员在柏林表示:'她的中国之行的核心信息是:欢迎中国的投资'。"
《每日镜报》2月2日分析说,默克尔想获得中国对欧债危机的援助,就不要以"请求"的姿态登场,而应表明,"不仅是帮助欧洲,也是帮助中国。经济强大的欧盟也对中国有利,一方面北京可以将其价值约2.45万亿欧元的外汇储备不仅投资于面临危机的美元,而且通过投资欧元使之多样化。另一方面中国参与欧元救助伞会提高其杠杆功能,改善其保护作用。中国通过加强参与国际货币基金或通过直接对欧美国家投资可以支持欧洲这个中国最大、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反过来又对北京有好处。"
该报写道: "默克尔意识到,中国及其它新兴工业国家外交政策的分量在今后几年将会继续增强。而中国则感到,德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也在政治上是中国在欧盟的最重要伙伴。女总理特别感兴趣的是中国如何评价金正恩掌权后的朝鲜,北京是朝鲜最重要的政治经济盟友。欧盟对伊朗的石油禁运也在议事日程上,中国迄今在最重要的政治问题上忠实地站在德黑兰一边,因为中国石油进口的10%来自伊朗。北京现在也和莫斯科谈判,以增加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减少对政治上反复无常的伊朗的依赖性。……最终关于叙利亚的讨论也会有争议,因为中国迄今与俄罗斯共同阻止安理会决议。"
该报认为,中国的人权状况在最近几个月"继续迅速恶化","默克尔知道这个悲哀的人权局势,也会像以往四次访华那样谈及这个题目。"
《商报》专栏作家弗兰克·泽林(Frank Sieren)(2月1日)在该报撰文说, 默克尔领导欧洲,"实际上承担着对欧洲的责任,她希望中国对欧洲的债务困境施以援手,所以角色分配很简单,北京倾听,默克尔得说服。"
作者认为,前提有了变化,"中国政府目前没有兴趣再玩离间欧洲政府首脑的老游戏,想要实实在在的东西。……"
他以三一重工收购德国的赢利公司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为例说,这个收购 "也在经济上敲响了潮流改变的警钟","中国人利用危机在欧洲收购。"
"人权不再是首要问题"
作者断言,默克尔此行"无论如何不再首先关系到价值、法制和其它西方的'热门出口产品'。"
"默克尔不再首先作为人权守护者去中国,相反,当她谈及西藏的流血骚乱和艾未未与其他异议人士的遭遇时,欧洲的危机让她很难有恰当的语调和措辞。默克尔也不再作为德国产品的最高推销员进入这个繁荣国度,……"
"从根本上而言,默克尔是第一位德国总理、其实是第一位欧洲政府首脑,作为最高级别的投资者关系经理被北京接待。此行的成功与否最后将以这一问题衡量:她的巡演是否好到足以让北京那些对欧洲抱有怀疑的人信服?……"
编译:林泉
责编:石涛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