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010911 WikiLeaks Guardian

2011年9月2日

对维基解密来说,这不啻是一场灾难。该网站掌握的美国驻外使馆外交密电都毫无遮拦地在进入了互连网,而且没有经过编辑,包括线人的名字都可以看到。9月1日,维基解密发表声明,对记者大卫·李和英国《卫报》提出严厉指责。

https://p.dw.com/p/12S1Q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

从最佳组合到反目为仇

爆料网站维基解密和以新闻调查著称的《卫报》-这原本是一个最佳组合。但此次外交密电"事故"再次显示,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多深。

这一出好戏可以分为三幕。第一幕:去年11月,维基解密的创建人阿桑奇向《卫报》提供了25万份美国外交密电,这些文件可能是美国士兵曼宁(Bradley Manning)提供给维基解密的。阿桑奇的印象是,《卫报》没有理由地认为可以随意支配这些包含爆炸性内容的文件。阿桑奇说:"同《卫报》的司法争执从11月1日就开始了,因为《卫报》把全部的'密电门'资料都转交给了《纽约时报》,虽然我们事先有书面约定,说好资料是要给《华盛顿邮报》的。"

阿桑奇认为,《卫报》的新闻调查部门主管大卫·李(David Leigh)要为此负责,"从此之后,我们再没有同李先生说过话。"大卫·李也证实了这场纠纷:"他(阿桑奇)很生气,因为我们把《纽约时报》也拉上了船。而《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对他很不客气的人物特写,这也是事实。"

个人恩怨

第二幕:去年12月阿桑奇再度对《卫报》发怒,因为该报披露了瑞典司法机关调查阿桑奇涉嫌强奸一案的一些秘密资料。阿桑奇表示:"看来瑞典检察部门暗中向媒体提供了调查卷宗中的部分内容。"这一公开的指责为阿桑奇招来了批评,有人认为他这是双重道德标准。

第三幕:今年2月,大卫·李出版了他撰写的阿桑奇传。书中还把阿桑奇为未经编辑的外交密电设置的密码也公诸于众,这些密电作为文件储存在一个不易被发现的子目录中。维基解密认为,现在这些未经编辑的文件在互连网上流传,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是《卫报》的责任。《卫报》则回击道,这本传记已经出版7个月了,维基解密有足够的时间更改密码。

此外阿桑奇还表示,这是一个临时的设置。但事实上,现在外界所能接触到的文件是一个镜像复制版本,来自一个比特流(BitTorrent,所谓"内容分发协议"的一种)的服务器,而并不是维基解密。大卫·李指出,维基解密对《卫报》的攻击显示,这家网站有多紧张,"维基解密和朱利安·阿桑奇,他们曾是一群黑客。而现在他们是全球瞩目的名人。"

言下之意是,他们或许有点太狂妄自大了。对于维基解密来说,此次密电曝光事件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因为这显示这个组织无法提供可靠的信息保护。而对于《卫报》,这件事则又提供一个吸引读者的有关阿桑奇的故事素材。

 

作者:Sebastian Hesse  编译:叶宣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