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纯洁性与中德热词
2011年1月2日德国交通部长拉姆绍尔(Peter Ramsauer)日前声称,他已经禁止其属下员工在工作中过量使用英语词。在交通部一份内部文件中,总共列出了111项词条,这些英语词的使用被认为是毫无必要且愚蠢的,其中包括Car-Sharing(汽车共享)、Gigaliner(大型集卡)等词;相应地,这些词应分别替换成真正的德语词Gemeinschaftsauto、Lang-Lkw。
在接受德国《每日镜报》采访时,拉姆绍尔认为,政治家滥用英语词,会造成与普通群众拉开距离。拉姆绍尔甚至不无骄傲地宣称,联邦德国交通部内部已经把一些非常常用的英语词专门译回了德语词,比如将Laptop(笔记本电脑)称为Klapprechner(折叠式计算机)。
长久以来,德语表达的英语化都是德国舆论争论的焦点。拉姆绍尔这次"净化德语"的行为,据他自己所称,获得了大量民众来信致电支持。由此拉姆绍尔认为,作为政治家应该"关注民众,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而另一方面,则如《南德意志报》评论所指出的,有些英语词已经没有很好的德语替代词,已然融入了德语,正如Made in Germany一样,成为了德语、或者德国的一部分。
而有相当多的德国网民则认为,身居交通部长要职,面临目前严冬交通大混乱,居然插手如此不紧迫的文化事务,纯属不务正业。
无独有偶,上周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这同样也在中国舆论间引发了热议,看来语言纯洁性无论到哪里都能触动敏锐的民族情感。但正如美国语言学家曼肯(H.L. Mencken)所说:"一个活的语言,就好比是一个血流不止的病人,最需要的是不停接受外来语的新鲜血液。什么时候这些门关上了,这语言就开始死亡了。"
年度汉字、年度德语词
语言终究是鲜活的。总有那么一些在字,能够体现出当下的时代思潮。日前,由海峡两岸媒体共同举办的2010年度汉字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在网民投票中,最终"涨"字当先。《厦门商报》副总编辑潘兴军认为,过去一年,大家对房价、菜价、油价上涨感受很深。而台湾《旺报》社长黄清龙则给出了乐观的解读,除了物价、房价上涨等意指之外,"涨"字还说明两岸合作交流的声势与经济发展形势"在过去一年是看涨的。"
而此前,由德语语言协会评选出的2010年度德语词则是Wutbürger,译作中文即为"愤民"。在这个词的背后,是2010年德国数起大规模的公民抗议事件,尤其是斯图加特居民反对政府改建火车站以及反对政府转运核废料的抗议行动。而火车站改建工程代号Stuttgart21以及反对转运核废料的活动口号Schottern也都入围前十。
德语语言协会表示,遴选年度德语词,其标准是对公共舆论的影响程度。"愤民"当选,代表了对"忽视他们而做出的政治决策"的愤怒。
作者:文山
责编:谢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