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09 TI Korruptionsbarometer 2009
2009年6月5日营私舞弊现象可以从纯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审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营私舞弊是一种扭曲变形的竞争手段,会使那些不愿行贿的交易方居于不利地位。反贪组织指出,营私舞弊问题对大众会产生直接影响,其结果是千差万别的。相比于遇挫受气,富有的人更愿意行贿来解决问题。透明国际组织的胡戈特·拉贝尔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群来说,造成的最恶劣影响是可以决定生死的。
"也就是说,有限的预算被迫增加到本不该作出的决定上来。举例来说,他们不得不选择是去医院行贿以便接种疫苗,还是为病重的孩子支付治疗费,还是购买每天的生活必须品。"
向警察行贿,为的是使司机免于受到惩处,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很多国家都有发生。在西方工业国家中,贿赂的形式已经发展的相当隐蔽,营私舞弊很难被抓住把柄,因此也难于与之抗争。
"腐败往往是非常微妙的。在行贿人和公共机构之间往往有一种巧妙的不正当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要维系很长时间,才能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由于腐败可以如此微妙,那么就更是危险。"
从上一次2007年的透明国际的调查报告来看,这一状况根本就没有改变多少,即使在排名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欧盟东扩之后某些新入盟的成员国,以及老成员国希腊仍然占居着不好的名次。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越来越多的人不但不相信政党和国家组织,也不相信那些私有公司。
"在主要的公共和政府机构中,金融危机首先变成了信任危机。如果我们想一起找到解决办法的话,为了修复国民经济且使其重新进入正轨,那么公众必须能够信任他们"
在此背景下,在危机处理时拉贝尔指出了腐败的风险。像现在,当在基础设施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时,政客们受贿的危险尤其大。此时这就不仅仅是一种金钱的浪费了。
"最大的危险是,当人们不信任议会时,人们就不会参加选举,这会明显地削弱国家机构。"
透明国际也有好消息。这种对于腐败的批判意识以及与之抗争的希望在全世界都增强了,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愿意为廉洁经营的公司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作者:Christoph Hasselbach/子江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