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站纪实:逃亡的终点 新生的序幕
2016年1月2日(德国之声中文网)12月中旬某日的一个黄昏,一班列车从接壤奥地利边境的德国南部城市帕绍(Passau),载着200多名来自中东国家的难民,徐徐驶进科隆-波恩机场火车站的1号月台,带着一众难民开展新生活的希望。这已是抵达科隆的第46班"特别火车",志愿者夹道欢迎:他们的任务不单是向难民派发食物和衣服,温暖的款待更为重要。
北威州是德国接收最多难民的联邦州。在科隆,当地市政府今年9月于科隆-波恩机场外的空地设置难民中转站,三个月来经此接收的难民人数已达25000人。难民乘坐火车从德国边境来到这儿只是第一步。在短暂逗留中转站期间,他们会获得食物、紧急医疗及衣物等援助,之后便会分派到北威州内不同的难民营入住。虽然难民逗留只有数小时,但背后却需要庞大的准备功夫。
当天下午3时许,距离火车抵达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工作人员已在场打点一切。中转站主要有两个帐篷,工作人员会根据不同方言的难民,分批安排他们入坐休息,也方便负责翻译的志愿者与他们沟通。志愿者把水、香蕉、巧克力放在每桌上,帐篷里也有紧急药物,还有婴儿车和轮椅,照顾不同需要。
难民最需要的资源? 无线上网
不过,难民最需要的资源却并非这些。负责中转站的科隆市政府代表菲根(Peter Figgen)表示,至今已迎接过40多班载有难民的火车,发现他们抵达后最需要是无线上网,因此中转站的帐篷内都提供这服务,"因为他们长途从家乡来到德国,可能一、两星期或是更长的时间,没有与家人联络,因此到达后都希望通过网络,向家人朋友报平安。"
下午4时半, 志愿者进行当天行动开始前最后一次会议。菲根向他们讲解难民抵达后的工作流程。纵使志愿者忙于作最后准备,记者在帐篷内游走采访期间,仍然受到他们的热情感染。"我从9月22日,第一班火车到来,就在这儿当志愿者帮忙。""我们是第一次来到,就是下班后就来帮忙。"每个志愿者背景不一,但有共同目标,就是要给难民最温暖的款待。
志愿者:给难民最温暖的款待
23岁来自阿富汗的女孩Neellab在科隆市政府内的移民部门工作。每当载有难民的火车抵达科隆,她就会到中转站担当志愿者,负责翻译工作。回想14年前,她自己也是背着难民的身份,从受到塔利班统治丶战火连年的阿富汗逃到德国。"爸爸跟我说你是女孩,在这个国家(阿富汗)不能工作,只有在家中,什么也做不了。由于他当飞行员,我们家境不错,所以就可以带着我们一家九口,乘坐飞机来到德国过新生活。现在我有自己钟爱
的工作,觉得很开心。"
作为过来人的内拉布说,看到德国人民欢迎难民的情况,深受感动,如今她转换身份回馈社会,也希望经过长途跋涉、初来到德国的难民,感受到一种亲切感。不过,她认为针对难民政策,政府也必须思考前路。"情况继续下去的话,我们没有足够地方安置他们、让他们接受教育和工作,这也先要想办法解决。"
父母来自中东、在德国土生土长的Daniel,本身在科隆的空军基地工作。他也是在下班后赶来难民中转站帮忙,为他们提供食物丶衣服丶翻译等。"默克尔总理的决定是正确的,他们(难民)什么都没有,德国人愿意帮忙,而我也想帮助他们,因此不应该停止接收难民。"
送上衣物鞋子 最重要还是简单微笑
中转站里,还设有一个数十平方米的空间,储存了数以千计的鞋履和衣服,都是由民间人士捐赠,转送有需要的难民,而整个计划也是由志愿者自发。生活在科隆的Tanja,原是家庭主妇,自9月起参与有关志愿服务,现在更负责衣物援助的管理工作。对她来说,无论4年前,从电视看到日本311大地震与海啸的天灾,或是如今欧洲难民潮的人道危机,均启发她要从家里走出来。"对我来说,两件事件都没有分别,因为人们都面对危险,需要援助,他们拥有的较我们少,因此要帮助他们。"
Tanja她说,起初接收回来的衣物,只有三大包,如今御寒衣物丶鞋屐,甚至是全新的内衣裤,均应有尽有,这也得靠网络上宣传,引发民间支持。难民走过漫天战火,逃到他们认为最幸福的国度,走得连鞋子也破掉,志愿者递上一双新鞋,让他们在这国家的路途中,走得更舒适。但Tanja认为最重要并非物质,而是一个无价、简单的微笑,才是最重要。
载着200多名难民的火车在当天下午5时半左右终于抵达,志愿者在月台上拿着"Refugees Welcome"(欢迎难民)的横幅,欢迎他们来临。车上的难民看着车窗外的情景,眼神从起初的好奇转化成充满希望-走遍千里后,终于可以舒一口气。
记者记得难民战负责人的提醒:刚刚抵达的难民或许对镜头较为敏感,记者采访时应多加留意。记者一直沿路拍摄,部分难民看到陌生人在拍照,起初也报以怀疑的眼神,但只要说声"你好",他们也会亲切回应,展露笑容。
短暂的逗留 前路未知之数
难民们在志愿者陪同下到中转站的帐篷稍作休息,由于当局规定,志愿者向难民提供服务期间,均不可在帐篷内拍摄采访,记者仅可以从帐篷外窥探,看见志愿者与难民的互动,与小孩玩耍,提供食物等,另一部分志愿者则拿着纸笔,记下每一位难民所需要的衣物,从帐篷与衣物储存室之间来回跑动,向他们送上温暖。
24岁的Zabihullah是当天少数能操流利英语的阿富汗难民之一。他忆述,从阿富汗经伊拉克转到土耳其,每天起码花上8小时徒步攀山涉水,然后再转从水路到希腊,再经过马其顿、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家,花上20天时间才抵达德国。纵使疲惫不堪,但来到这"幸福国度",接过志愿者提供的全新衣物鞋屐,也难掩开心兴奋之情,期待新生活。
话未说毕,帐篷内的志愿者叫着Zabihullah的名字,意味他是时候要离开中转站,转到其他难民营生活。看着他们步上旅游大巴,再慢慢驶离中转站,志愿者这天的工作已经完成。不过,即使受到热情温暖的欢迎,下一步要待在难民营多久丶最终能否留在德国,他们未来会面对什么遭遇还是未知之数。对一众难民来说,抵达德国只是另一端漫长过程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