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好文 | 试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文/李民、王文斌)

李民、王文斌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2024-09-09

摘要:学科体系不但是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科构建的关键。本文以系统哲学为指引,首先指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须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边界相对性等原则,然后以外语教育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依据,将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划分为外语学习研究、外语传授研究、外语课程研究等13个结构要素,并根据这些结构要素在外语教育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将它们分为哲学研究、历史研究、规划研究、实施研究和管理研究五大层面,揭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诸要素间的内在关联性。


主题词: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系统哲学;原则;逻辑关系



1 引言


我国的外语教育规模之大,所涉人数之多,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但外语教育的学科归属问题一直未引起学界高度关切,相关讨论严重匮乏,已成为阻滞我国外语教育深入发展的主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近年来倾力于推动构建外语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思考和研究(王文斌、李民,2016,2017a,2017b,2018;李民、王文斌,2018a,2018b),以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外语教育学的创建必定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既涉及不断丰富和优化的外语教育学的构念及其学科体系,亦关涉不断完善和细化的学科内容,同时还关乎学界某些思维定式的突破。作为前期成果,我们已对构建外语教育学的可能性(王文斌、李民,2016)和必要性(王文斌、李民,2018)、外语教育学的概念内涵(王文斌、李民,2017b)以及构建外语教育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李民、王文斌,2018a)进行了探讨,对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也有所涉及(王文斌、李民,2017a,2017b;李民、王文斌,2018a,2018b),但仍有如下三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构建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应遵循何种原则;第二,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该包含哪些结构要素;第三,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间有何逻辑关系。


为回答上述三个问题,本文从系统哲学(Systems Philosophy)这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最新发展出发,在呈现系统哲学基本主张的基础上,首先阐明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应遵循的哲学原则,然后析解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结构要素,最后厘定各结构要素所属的层面,明确其性质与属性。之所以这样做,是期待我们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内容与研究范畴,析清外语教育学的内在体系,为建立外语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迈出更为关键的一步,同时为外语教育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2 系统哲学


从历时角度看,系统哲学是对古代朴素整体观、近代机械整体观、现代辩证整体观和当代科学系统观的继承,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最新发展(乌杰,2014),其系统性思想对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极具参考意义。


系统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系统的(乌杰,2014:17),即系统哲学在坚持世界物质本体论的基础上,认为物质具有系统性本质特征,世界由系统构成。所谓系统,是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相互联系、交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李愿,1999)。在认识系统过程中,须坚持系统分析法(如系统要素分析法、系统动态分析法、系统层次分析法)、系统综合法、系统整体法、系统结构法、系统协同法等方法,全面揭示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须注意的是,系统哲学与之前整体观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系统哲学是建立在对事物精细化认识基础之上的科学,大致表现于四个方面:其一,相对于朴素整体观,系统哲学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精细,更为具体;其二,相对于机械整体观,系统哲学更强调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坚持“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原理,强调事物性质的涌现性;其三,相对于辩证整体观,系统哲学走出了整体与部分对立统一矛盾论的窠臼,更强调事物的差异性与协同性;其四,相对于科学系统观,系统哲学的应用范围更广,已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而是认为系统哲学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所有领域,是最具哲学秉性的科学理论。


系统哲学能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更加全面、更为宏观、更具整体性的理论指引,对破解外语教育研究中存在的统筹规划不足、顶层设计阙如、研究层次含混不清、各研究领域缺乏有效互动等问题(束定芳、华维芬,2009;李宇明,2010;胡加圣,2015;王文斌、李民,2017a,2017b;李民、王文斌,2018a)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

构建原则


构建外语教育学须从系统哲学出发,坚持系统的观点,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边界相对性等原则,展示完整的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明确外语教育学的系统性与层次性,揭示外语教育学的系统性特征。


3.1 整体性原则

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不仅要从宏观上明确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结构要素,而且要揭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构建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须首先明确其结构要素,即外语教育学应主要包括哪些研究领域。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看,析解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结构要素是明确外语教育学这一系统整体的关键步骤,若不了解部分就无法了解整体,认识部分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整体。从结构与功能的维度看,析解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要素是明确外语教育学系统结构的必要环节,只有完整、合理、科学的结构才能保障外语教育学功能的有效发挥。


同时,我们在揭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之后,还须进一步考察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外语教育学的结构要素不是孤立的组成部分,各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外语教育系统之间、系统与外语教育环境之间均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与其他要素、系统和环境相互作用、交互影响才能确保系统的有序发展。割裂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要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同理,若仅考虑要素而不考虑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仍拘泥于机械整体论、将事物发展归因为单因素线性发展的表现,忽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非线性等特征。因此,我们在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过程中,须在深究其结构要素的基础上,基于一定的标准和逻辑次序,进一步揭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诸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其议题之内在逻辑。


3.2 层次性原则

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还须坚持层次性原则。因为事物的差异具有普遍性,有差异的事物在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系统中,会在结构或功能上形成一定的秩序,产生层次差异(乌杰,2014:211-212),此即层次性原则。就层次性而言,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应注意以下三个准则:


第一,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层次性。外语教育学本身具有系统性特征,包含若干子系统(即学科体系结构要素),每个子系统又包含若干次级系统;同时,外语教育学作为系统,又是更高级系统的子系统。处理好这一问题,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外语教育学与二语习得研究、母语教育研究、祖籍传承语教育研究、应用语言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厘清外语教育学的研究范畴与边界,明确其学科的独特性。


第二,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层次划分的适度性。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既不能划分过粗,导致系统结构不完整,影响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也不能划分过细,造成系统冗余,影响系统功能运行效率。但是,系统层次的划分没有固定的标准,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系统性为依据,以整体性为准则,以逻辑性为标准。比如,分析社会系统时,个体的人处于最低层级,是系统要素,无须对人再进行层次划分;此时的人是要素而非系统。如要分析人的生物属性,那么人就不再处于最低层级,人作为一个系统还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此时的人是母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又由若干结构要素或次级系统构成。


第三,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具有秩序性。外语教育学涉及外语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但这些方面并非同步发生,而是存有一定的秩序性。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过程中,根据外语教育的发生过程,合理揭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秩序性特征。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秩序性是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在时间维度上结构性的体现。


3.3 开放性原则

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还应坚持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是指系统或系统要素与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乌杰:2014:85),其交换具有双向性,包括输入和输出两方面内容。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开放性和功能的开放性两方面。


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结构开放性原则。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系统的功能又会反过来影响系统的结构。因此,我们在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过程中,要基于系统的整体性特征,根据学科发展现实,科学设计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确保其结构完整,以便更好地发挥外语教育学的整体功能。同时,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须根据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系统环境的变化对学科体系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发展需求;此外,我们还要根据外语教育学自身的发展不断调整其学科体系,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结构性调整,既可能是根据社会历史条件和学科发展现状对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进行增删,也可能是局部优化(包括秩序的改变、要素的整合及拆解等)。


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还要坚持功能开放性原则。所谓功能,是指系统与环境以及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功能开放性主要体现于三方面:首先,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受其他学科影响,具有理论上的开放性。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外语教育学与相邻系统(如母语教育研究)有密切联系,外语教育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源于其母学科(即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部分源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文学等相关学科。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须从这些相邻或相关学科中汲取营养,设计、丰富和优化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其次,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对其他学科发展亦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能进一步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拓展相关学科的应用范围,具有理论上的交互性(如外语教育学对学科教育学发展的作用)。再次,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初衷是进一步促进外语教育实践,推动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并根据外语教育实践和外语教育学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外语教育学的功能,适应发展需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性特征。


3.4 边界相对性原则

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还须遵循边界相对性原则。所谓边界,是指事物与事物本质差异的界限或关键点,越过这个界限往往意味着事物性质的改变。边界是区分系统与系统、要素与要素的依据。事物差异的普遍性决定了边界的普遍性,质变与量变的规律性决定了边界的相对性。


首先,外语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界具有相对性。因外语教育与母语教育、二语教育、祖籍传承语教育等同属语文教育,具有诸多共通的学科特征,因此其边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此外,因外语教育学同时汲取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成果,所以外语教育学与教育学(特别是学科教育学)等学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边界模糊性。


其次,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之间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同属外语教育研究,所以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之间的边界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比如,外语教师研究和外语传授研究之间、外语传授研究与外语学习研究之间(各结构要素的内涵可参见王文斌、李民,2017b,李民、王文斌,2018b)有诸多共通之处,也不太容易从研究范畴上完全厘清。从这方面来看,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的边界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是由同一系统内部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本质决定的。


最后,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边界的相对性还指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设计要反映外语教育现实,并根据外语教育学学科发展不断进行优化。比如,传统上我们将教学称为“教授”,强调教师知识的传授,凸显的是教师的“教”;1917年,陶行知建议将“教授”改为“教学”(陶本一,2002:16),强调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同等重要,这一术语沿用至今;之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二语习得研究在我国的兴起,“习得”开始在我国学界流行,教学研究日渐式微,其术语性降低。我们在此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为两个层面,前者称为外语传授研究,后者称为外语学习研究。一来与学界强调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相适应,将学习单独析出;二来进一步凸显教师传道授业的作用,扭转教学法研究近年来的弱化趋势。从“教授”到“教学”再到“习得”然后到我们在本文所强调的“学习”与“传授”并重,体现了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边界的相对性。


3.5 其他原则

此外,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还须遵循一些其他原则。首先,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以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提升外语教育能力、促推外语教育学科发展为其最终目标。其次,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考虑外语教育各领域的学科发展现状,也要考虑外语教育学科发展的阶段性。学科体系建设要与学科发展相适应,与外语教育实践相适应,我们不能缺乏理论创新的意识和决心,但更不能拔苗助长,缺乏科学讨论与系统设计。再者,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还须坚持适度原则,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不能过于简洁,需要充分反映外语教育实际和学科发展现实,但也不能过于庞杂、条理不清,导致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过于臃肿,影响外语教育学学科水平的快速、有效提升。最后,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还须遵循动态性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増加、删减、调整和优化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在坚持稳定性的基础上保持动态性,避免教条与僵化,以推动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不断优化发展。



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

结构要素


外语教育学是一门系统探究外语教育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提高外语教育能力、揭示外语教育的规律和本质的学问(王文斌、李民,2017b)。从研究对象看,外语教育学涉及两大层面:一是外语教育过程,二是影响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在遵循整体性、层次性、边界相对性等原则的基础上,从外语教育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出发,本文将外语教育学划分为外语学习研究、外语课程研究、外语教材研究等13个结构要素,具体见图1。



外语学习是外语教育的中心,也是开展一切外语教育活动的基础和依据,外语教育各项活动均须围绕外语学习活动展开。从逻辑上看,外语学习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纂和教法的设计(即传授),学习活动过程中和/或结束时还须进行外语测评;同时,学习活动与教师和教育技术也息息相关,离不开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和教育技术的有效使用。因此,外语教育过程共涉及学习、课程、教材、传授、测评、教师和教育技术七个方面,分别对应外语学习研究、外语课程研究、外语传授研究等七大研究领域。


外语教育学还对影响外语教育过程的关键因素进行探析,涉及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两方面内容。影响外语教育的主要直接因素包括外语教育目的的设定、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外语教育的组织与管理三大因素,影响外语教育的主要间接因素包括外语教育史研究、外语教育学方法研究和元外语教育研究三大因素。


外语教育过程涉及的七个研究领域,与三个直接影响因素和三个间接影响因素所涉及的六个研究领域一起,构成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13个结构要素。各要素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逻辑关系可参见王文斌、李民(2017a,2017b),李民、王文斌(2018b)。限于篇幅和研究重点,本文不再赘述。此外,外语教育过程与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因素之间、外语教育过程的直接影响因素与间接因素之间均存有交互作用。比如,外语教育目的会对外语教育过程产生影响;同时,外语教育过程又会反过来影响外语教育目的的制定,促使外语教育目的根据外语教育实践做出动态调整,产生反作用。因此,图1中用双向箭头标识其交互关系。



5 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

研究层面


上文从外语教育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两大维度对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结构要素进行了划分。本节将进一步探讨这13个结构要素所属的研究层面。


首先,一门独立的学科须具备哲学层面的考量,从哲学角度审视学科的一般性问题,主要涉及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部分内容,这是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此以系统哲学为参照,认为元外语教育研究、外语教育学方法研究和外语教育目的研究可归入哲学层面的探究。具体来说,与系统哲学认识论相对应(但并不等同)的是元外语教育研究,主要探讨什么是外语教育学、外语教育学应包含哪些研究议题、外语教育学有何性质等基本问题。与系统哲学方法论对应的是外语教育学方法研究,主要探讨开展外语教育学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系统哲学价值论相对应的是外语教育目的研究,主要是从系统的维度探讨外语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这三个领域构成外语教育学哲学层面的研究(见图2)。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无法割裂与历史的联系。历史是学科的过去,也规定和影响着学科的未来。外语教育学既是长期外语教育实践的产物,也是对既有外语教育学科探索的继承和发展。对外语教育史(含外语教育史和外语教育研究史)展开探究,有利于我们在把握过去的基础上更好地规划学科未来。外语教育史研究因此构成外语教育学历史层面的研究。


规划研究是第三个层面,主要涉及外语教育政策与规划研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功能。承前,主要是指元外语教育研究、外语教育学方法研究、外语教育目的研究和外语教育史研究,能为外语教育学的发展奠定哲学和历史基础,对什么是外语教育学、如何开展外语教育学研究以及外语教育(研究)的历史展开详细探究,为外语教育实践和学科发展准备条件,是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开展外语教育规划的依据。启后,是指根据哲学和历史层面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规划研究,这对实施和管理层面相关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实施研究是对外语教育具体实践层面的探究,涉及课程、教材、传授、学习、测评、教师和教育技术七大领域。这七大领域具体有形、明确直观,是外语教育学最为直接的研究领域,也是外语教育学最为核心的研究议题。从研究比例看,此部分占比最多,对外语教育教学的影响最直接,效果也最明显。


管理研究是指对外语教育实践的组织、评估、管理等方面的探究,主要涉及外语教育组织与管理研究。外语教育组织与管理研究是指根据哲学、历史、规划以及实施层面的实践和研究,有效开展外语教育组织与管理的学问。外语教育组织涉及各级各类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设立、人员组成、运行机制等问题。外语教育管理是在组织的基础上对外语教育实践做进一步调控,确保外语教育良性发展,如专业准入、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专业调控、不同地区(如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管理等。研究外语教育组织的目的在于能更好地实施管理,因此该层面研究统称为管理研究。


由此可见,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13个结构要素,可分为哲学研究、历史研究、规划研究、实施研究和管理研究五大层面。从逻辑上看,哲学研究是对外语教育的本体性思考,是外语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只有将外语教育(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探究清楚,才能更好地指导外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历史研究是对外语教育历史和外语教育研究历史的探究,能为当下和将来的外语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基于哲学和历史层面的探究,可对外语教育进行规划(对应规划研究),并据此开展相关实施工作(对应实施研究)。最后,还须对外语教育实行一定的组织与管理工作,以确保外语教育质量,此即管理研究。从次序上看,哲学和历史是起点,规划是中介,实施是重心,管理是逻辑终点。但是,管理又会对外语教育实践产生反作用,并进一步影响外语教育规划、历史和哲学层面的研究。因此,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各研究层面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循环性特征。



6 结语


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学科作后盾,专业就难以健康、持续、稳步发展。长久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实践特征明显,其学科特性一直未曾引起学界充分关注,外语教育委身于或模糊地置于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二语习得、他语人英语教学(TESOL)、外语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外语教育研究尚未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未能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已对外语教育实践产生明显的制约。鉴于此,我们近年来一直呼吁构建外语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并已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但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问题一直未曾专文讨论,对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包含哪些结构要素、要素划分的依据及其所属的层面尚缺乏详细探讨。因此,本文基于系统哲学相关理论,首先指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须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边界相对性等原则;然后,本文以外语教育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划分依据,从学习、传授、课程、教材等13个维度构拟外语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并根据研究性质将这13个维度进一步划分为哲学研究、历史研究、规划研究、实施研究和管理研究五大层面,力图揭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结构要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从研究意义看,本文是构建外语教育学独立学科地位的重要步骤,对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揭示与分析不仅能进一步明确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内容,而且能为开展相关的外语教育研究提供参考,有利于外语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提升外语教育质量、增强国家外语教育能力也将产生较大影响。但须指出的是,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庞大工程,本文仅是构建外语教育学学科体系的一种尝试,学科体系要素不一定全面,划分不一定科学,诸要素间也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之处。此外,本文对系统哲学的理解未必完全准确,对相关内容的探讨也可能以偏概全。诚待学界批评指正,协力于外语教育的跃步发展。


本文发表于《中国外语》2019年第5期第23—30页。由于篇幅所限,注释和参考文献已省略。



作者简介













李民,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研究、语用学等。


王文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语言对比与语言教育等。



相关阅读













热点聚焦 | 外语教育学研究(一)

热点聚焦 | 外语教育学研究(二)

热点聚焦 | 外语教育学本体研究

热点聚焦 | 外语教育学视角下的融合研究

研究热点 | 深入了解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内涵与体系构建

期刊好文 | 论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建构(文/王文斌、李民)

期刊好文 |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的“外语教/学实践研究”概述(文/张文忠等)


【声明】感谢《中国外语》编辑部授权iResearch发布此文。本文版权归《中国外语》编辑部及作者所有。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可致电010-88819493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fltrp.com,我们将帮您协商授权事宜,请勿擅自转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