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貿組織:擺脫危機,尋找自我
2013年1月2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目前,有9名信心十足的貿易專家報名參與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一職的角逐,現任世貿總幹事拉米(Pascal Lamy)將於今年夏季任期屆滿。甄選程序將於今年1月底開始,這將是一場激烈的爭奪戰。但候選人心裡更清楚的是,上任之後的工作才是真正的難題,而其中拯救該組織本身是萬難之最。
多哈回合12年,沒有任何進展
2001年時,世貿還雄心勃勃並充滿樂觀地面向未來。在卡達首都多哈市,世貿開啟了新一輪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的談判即"多哈回合"。世紀之初,人們希望就全球貿易建立公正自由的新秩序。但事情的發展令人失望。主導者本希望在2005年前全盤結束這一大型改革計劃,但直到8年過後的今天,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對一些專家而言,多哈談判業已失敗。但另一些人還對此懷有希望。哈勒大學教授提鐵( Christian Tietje)說:
"假如人們說多哈(回合)已經死亡,這會對世貿組織以及世界貿易體系構成巨大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規模要大於現在的停滯。目前,人們還在企圖拯救,不過,能拯救的已經不多。但人們不能悲觀。我們目前的處境是,不再談論大型、有爭議的議題,目前肯定不能談。"
最有爭議的議題是農業,在這裡,工業國家同發展中國家談判破裂。富裕國家是否有必要取消農業補貼?發展中國家能夠提高進口關稅,以保護本國的產品嗎?多哈回合的基本困境是,要為20多個這樣的問題尋找答案:農產品、工業產品、服務行業的開放,以及表決程序的改革、競爭措施的管理或者外國投資。這還遠不是全部。貿易與持續發展國際中心的梅倫德茨-澳提茨(Ricardo Meléndez-Ortiz)補充說,"此外,2001年,當時的世貿成員國通過了'一致行動'的原則,即所有的談判議題必須全體通過。這就增添了事情的難度,因為所有的議題都必須得到全部成員國的同意。"
世貿框架外,還有眾多雙邊自由貿易區
於是一段時間來,作為世貿多邊協定的競爭模式,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在世貿框架之外簽署雙邊協定。目前,眾多游離於世貿之外的自由貿易區正在遍佈全球,已很少有人能夠對此有全面的瞭解。但這一雙邊模式也存在問題,因為結果怎樣,取決於談判雙方的能力。雖然許多談判的國家都以世貿法作為基礎,但有關雙方說到底是自己規定游戲規則,而這樣做則會打破權利平衡。
梅倫德茨-澳提茨說,"比如一方是重量級經濟體歐盟,而另一方則是較小的經濟體,二者談判會導致出現不公平的關係,因為較強者會向較弱者施加影響和壓力。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我們仍然需要世貿以及多邊機制。"在他看來,大範圍內進行多邊談判,尋找共同的解決方案,已是刻不容緩。
於是,人們開始將一些世界貿易發展中亟需調整的領域,比如徵收關稅的技術問題從整體談判中分割出來,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世貿經不起再花10年的時間用於多哈談判,人們不得不對峇里島充滿希望:今年年底將在那裡舉行下一輪世貿成員國部長會議。屆時,人們希望能夠解開多年的多哈死結,把談判引出目前的死胡同。
作者:Rayna Breuer 編譯:李魚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