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班的中國學員
2007年8月19日顧名思義,全球治理需要地球村居民之間的溝通。在德國發展援助部的委託下,德國國際培訓和發展有限公司、簡稱InWEnt和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於今年年初在德國發展援助部的委託下聯合創立全球治理學校,對像是世界最主要發展中國家及德國的政治、經濟及學術界精英,每期半年。第二期培訓班於上周四在德國昔日首都波昂、德國發展援助部大樓正式開始。
培訓班名額上限為20人。在這一期的19名學員中,除一名德國的哲學博士外,另外18人分別來自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6名中國人顯得格外年輕,有朝氣。培訓班的年齡上限為35歲。在德國主辦者眼中,這些來自財政部、社科院和國際關係研究所的年輕人是中國未來的決策者和學術精英。為什麼中國人佔了如此大的比例呢?InWEnt的項目負責人陶伯博士說:
「我們為這個項目選擇了五個夥伴國家,中國是其中之一。我們在籌備階段與這些國家的相關政府機構和研究機構洽談,中方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無論是政府部門,比如財政部,還是學術部門,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反應都非常積極。所以在我們的頭兩期培訓班中,中國人佔的比重相對來說就比較大。」
在為期半年的培訓期間,學員們將在位於波昂的德國發展政策研究所接受8個星期的理論指導,另外還有8個星期的實習機會。德國財政部、環境部和研究所都積極提供實習位置。學員可以提出自己感興趣的、與全球治理有關的項目,並據此選擇實習的地點。實習部門不限於德國。第一期學員中,有的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逗留了兩個月,也有的選擇了日內瓦的世貿組織。因此,組織者一再強調,全球治理學校不是德國的發明,而是整個歐洲層面的項目。
全球治理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來自中國國際關係研究所的王強對此的理解是:「我覺得全球治理的內容很廣,各國之間進行合作,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問題以及全世界存在的問題,比如氣候變化,比如說維護世界和平,比如說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增長,這些都是一個國家或者幾個國家不能解決的,需要各國、尤其是大國之間進行合作。」
大國合作離不開外交。這一次,德國外交部將為學員提供國際外交講習班。首期培訓班結束,學員甚至受到德國總統克勒的接見。如此高規格的培訓,再加上半年的食宿,德方主辦組織期待獲得什麼樣的回報呢?InWEnt項目負責人陶伯博士說:「我們希望與我們的夥伴國家在一個全新的層面上展開更為密切的合作。我們看到,在全球一體化的當今時代,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這些國家越來越強大。我們希望與它們的合作具有全新的品質,嘗試新的合作計劃。全球治理學校就是這一努力的一部分。我們的目的是在所有層面上建立網路聯繫。這包括個人的層面,學員個人之間的,還有機構之間的,比如中國社科院和德國及歐洲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繫,中國財政部與德國財政部之間的聯絡,還有參與國之間的關係。」
張璐正是來自中國財政部。她對培訓班有什麼樣的期待呢?「我覺得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考慮問題可以從一個全球視角去考慮,可以更加增強責任感。儘管在國內我們也經常從這個角度考慮問題,但不同國家之間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更讓你增強這種責任感。我們都是發展中國家,我們在一起討論會發現很多共同點。我們會有一種歸屬感。過去沒有,但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我們增強了這種感覺。我們覺得我們面對的挑戰非常多,我們有更多的空間需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