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e literatur
2010年3月19日"我想,像瓦爾澤(Walser)、恩岑斯貝格爾(Enzenberger)、格拉斯(Grass)、漢德克(Handke)這些作家,並不是那麼容易被超越的,然而人們對於當代德國文學還是有著濃厚的興趣。"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丹尼爾‧克爾曼(Daniel Kehlmann)那樣,一部作品被翻譯成了41種語言在全世界發行。他著作的《測量世界》(„Vermessung der Welt") 是個異數,並掀起了一股"德國文學風"。這是歌德學院專門負責翻譯德語文學作品工作的艾倫魏因(Sabine Erlenwein)近年來觀察到的一種現象:在全球範圍內,德語文學再次朝向主流發展,而這一潮流的出現,自然也要歸功於2005年設立的德意志圖書獎。德國的新生代作家正在逐漸形成,年輕作家們僅憑一張授權許可就可以在二十多個國家發售他們的出版物。例如現年31歲的作家薩沙‧斯塔尼希奇(Sasa Stanisic)就是其中之一:他帶有自傳色彩的處女作《士兵修好了留聲機》(„Wie der Sodat das Grammophon repariert"),講述的是波斯尼亞戰爭中一名難民的故事。艾倫魏因指出:"我們認為,與上世紀八十年代相比,當今文學作品的敘述方式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脫離了原來'實驗式'的敘述方式。當我們閱讀東西德合並時期,以烏韋‧特爾坎普(Uwe Tellkamp)、馬塞爾‧拜爾(Marcel Beyer)或尤麗婭‧弗蘭克(Julia Franck)為代表作家的小說,當然還包括在全世界都擁有讀者的烏韋‧蒂姆(Uwe Timm)在內的作品,我們就會發現:德語文學在海外正引起愈來愈多的關注,這一點在德語文學作品的翻譯中也體現了出來。"
特別是在中部及東部歐洲,例如波蘭和捷克等,德語文學正在廣泛地傳播,而在英語國家及地區,這一過程則顯得相對困難。歌德學院通過每年發行兩次的期刊"德語新書"及域名為"Litrix.de"的網站,向英語國家提供關於德語出版物的訊息,然而這些國家的讀者對德語文學的興趣向來不高。至於哪些語言會作為重點來翻譯,將視近年來各國參與法蘭克福書展的情況而定。歌德學院負責文學翻譯工作的施莫爾(Andreas Schmohl)表示:"在翻譯成阿拉伯語和漢語的工作上,我們還要投入更多力量,英語方面也不例外,因為這是個非常難打開的市場。西班牙語也將作為我們重點翻譯的語言,因為西語區面積廣大且意義重大。"
歌德學院每年翻譯完成的作品在250至300部之間。艾倫魏因介紹說:"我們每年大約有55至60萬歐元的資金可供使用,是筆相當可觀的數額,然而卻仍舊不夠。我們可以再增加20萬經費,但這要看收到多少份申請而定。"
那些已經購買了某部德語圖書的版權並有意請求資助的外國出版社,都可以向當地的歌德學院提出申請。歌德學院會審核這些申請,然後交給一個專業評審委員會,由他們評審備選的圖書是否有翻譯出版的價值。一旦通過,翻譯費用的80%都可由歌德學院承擔。不久前,這還是個相當冗長的過程,許多人批評說,這一程序官僚、低效、不符合市場需求。艾倫魏因保證說,他們已經改善了評審程序,聘請瞭解目標市場區域特性的專家擔任評委。艾倫魏因解釋道:"我們已經加速了整個評審過程,因地制宜。與此同時,我們也從當地出版商那獲取訊息,從而更好地瞭解當地圖書價格及市場狀況。例如,經由當地的出版商告訴我們:這筆酬金要得太高,它不僅包括了翻譯費用,連出版費也涵蓋了。那麼它實際上應該要求多少酬金才合理等等。或者有人告訴我們:這並不是一家真正的出版社,而僅是隸屬於某個文化協會的。這樣我們就會好好考慮:我們要接受這份申請嗎?總之,已有各種跡象顯示:我們的評審過程不僅正變得更加高效,也變得更加專業。"
歌德學院促進翻譯德語文學作品的工作正朝著正確的道路蓬勃發展,並將愈來愈受到全世界的期待和關注。
作者:Knut Cordsen/凡一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