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不顯山不露水——北京依靠人民幣成為「亞洲盟主」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2月29日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界精英討論最多的話題非中國莫屬。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會議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談及這個欣欣向榮的亞洲大國。無論是美國的巨額赤字,還是美元的持續疲軟,無論是不斷上漲的原油價格,還是世界經濟的未來展望,如果不把中國的發展也考慮進來,對所有這些問題的討論就是沒有意義的。

https://p.dw.com/p/63Wc
堅挺的人民幣使中國成為亞洲經濟核心圖片來源: AP

但儘管全世界整年都在緊張地關注亞洲的動態,但有一條重要的發展跡象至今卻沒有受到多少注意,那就是亞洲正在漸漸形成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經濟區,它和歐洲統一化進程的早期有著很多令人驚異的相似之處。

亞洲地區的貿易結構

這一地區的貿易結構最清楚不過地反映了這種發展:據最新統計,在亞洲出口總額中,幾乎有50%是出口到本地區其它國家的。這個數字雖然還明顯低於歐盟的67%,但卻遠遠高於北美(40%)、南美(16%)和非洲(10%)。

實際上,這個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分工細致的地區性生產網路。現在,許多電子產品的設計及其複雜零件的製作是在較發達的地方如日本、台灣和韓國進行的,有些生產步驟可能是在泰國或者馬來西亞完成的,而最終組裝往往是在中國,最後再從中國出口到世界各地。

然而,亞洲和歐洲的相似之處並不僅僅侷限在生產和貿易結構方面。現在,那裡甚至形成了一個自己的、以中國的人民幣為核心的貨幣區。雖然名義上來說,亞洲國家的貨幣都是和美元掛鉤的,但事實上,亞洲並不是美元區,而是人民幣區。

轉型國家和地區如泰國、韓國或者台灣的貨幣銀行都或多或少明確地表示,只要北京收購美元以支持美元匯率,他們也跟著這樣做。亞洲媒體難得關注美元的匯率,他們更關心的是在當前的匯率下,自己的經濟是否還有競爭力。而就競爭力而言,中國人民幣的匯率起著關鍵性作用。如今,只因為中國的人民幣也和美元掛鉤,所以亞洲看上去還算是美元區。

貨幣政策顧及他人

Chinas Currency
1997年,匯率穩定的人民幣緩解了東南亞國家的金融危機圖片來源: AP

其實,亞洲的這種發展和上個世紀70年代采納固定匯率的佈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崩潰後歐洲的發展情況非常相似。當時歐洲國家鑑於本地區間的貿易交往密切,認為自由浮動的匯率不利,於是圍繞德國馬克組成了歐洲貨幣體系。大約20年後,歐洲貨幣聯盟從中誕生。即使亞洲國家之間並沒有締結什麼「亞洲貨幣體系」的協議,但這個名稱其實才是這個地區目前貨幣政策的確切反映。

但為什麼中國達到了日本從1945年起花費幾十年心血卻沒有達到的目的呢?原因之一毫無疑問是這個地區的許多國家二次大戰中深受日本殘暴之行所害,對日本不信任。但這恐怕並不是唯一的原因。德國也是二戰的罪魁禍首,但後來卻在歐洲的貨幣政策中扮演了主要角色。當然,德國和日本對二戰罪責的不同態度也應該是起了不同作用的。

遠遠更為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國政府在制定其貨幣政策時非常照顧鄰國,照顧程度令人驚異。如1997/98年間發生亞洲危機時,其它亞洲國家紛紛被迫貶值,世界各地的經濟學家也建議中國讓人民幣貶值,但中國政府卻堅持不變匯率。他們當時的說法是要對整個地區負責,不願參與貶值競賽。這樣做的後果是中國的產業界大幅度裁員,換取的是亞洲其它國家相對較快的經濟恢復。

為己利人

相反,日本的貨幣政策就明顯地變化多端。如上個世紀80年代末日本政府在美國的壓力下讓日元大幅度升值,不僅為日本陷入通貨緊縮加了一鞭,而且,假如哪個轉型國家或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和日元掛鉤的話,也會將每一個這樣的國家帶入危機。

當然,中國政府並不純粹是無私的。但這種時不時也考慮鄰國經濟利益的做法有助於團結周圍較小的國家圍繞中國形成一個經濟區,由此將這個地區的權力中心漸漸從東京轉移到北京。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都應當做好準備,將來進行國際談判時,他們面對的將是對其日益強大的地位心中非常有數的北京。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