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處境艱難
2012年1月4日2011年對中國太陽能企業來說,並不是個好年頭。對賽維太陽能公司(LDK),也就是德國Sunways的潛在收購者,也是如此。最新的數據很糟糕。去年第三季度,賽維虧損1150億美元,此前第二季度虧損880億美元。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11月甚至質疑,賽維可能已無力償還銀行債務。其它企業也是同樣命運。尚德,英利,這些大企業,都是虧損。中國的太陽能行業恰恰因為此前的成功而陷入如今的低迷。市場供過於求。去年,價格下跌四成。湖州驕陽光伏設備公司(Joinsunsolar)總經理沈志剛解釋其原因:
「我覺得大部分企業還是這兩年進入這個市場。其實對這個市場根本沒什麼瞭解。無非覺得這裡面有暴利而已。所以一窩蜂地往這邊湧。產業鏈上游下游都是這樣。特別是組建這塊。因為投資成本比較低。」
德國和其他國家還為太陽能行業提供豐厚的補貼時,市場充滿淘金的氣氛。三年之內,中國的光伏企業數量增加了5倍。如今,這一時代已經過去。補貼削減,歐洲陷入債務危機。供過於求。中國製造商在世界市場上以最低的價格銷售光伏板。德、美企業難以與之競爭。儘管如此,中國的太陽能行業仍舊面臨大規模倒閉的局面。目前,中國光伏產業有約500家企業。五年內,可能僅有15家大型製造商得以倖存。這是中國官方的工業規劃部門作出的預計。光伏行業將面臨全面的市場整合。如今是一場求生的戰鬥。那些只從事進口零件組裝的企業,若仍舊如此,將沒有生還的機會。他們必須尋找新的途徑。
「賽維收購是在向最核心的技術進軍」
上海復旦大學的能源問題專家吳立波分析說:
「我想對於這些企業來講,現在的確是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階段了。這個時候,資金相對充裕的公司它肯定是要放手一搏的。客觀上來講,雖然我們國內在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光伏發電這一塊,還沒有出台最終政策,但是現在已經有相對清晰的藍圖。中國光伏企業的主要問題,特別是在原材料生產商,還是有技術瓶頸。我們國內光伏產業一直在講的所謂『兩頭在外』就是這樣一個情況。就是:最核心的關鍵技術在國外;最主要的需求市場也在國外。所以,江蘇賽維這次的行動,我可以理解為,它是在向整個光伏產業鏈最核心的技術進軍。」
吳立波認為,還會出現更多的收購案例,德國企業也是收購對象。但這還不足以形成一股收購浪潮。她認為,只有那些有特殊之處,比如能提供技術、好的銷售渠道或者知名品牌的企業,才令中國商家感興趣。中國的光伏企業尋求的是,在危機之後能良好地立足於市場。屆時,光伏產業新的繁榮將出現在中國,而不是歐洲。
儘管中國目前是光伏電池板的製造中心,但在太陽能發電領域,中國仍舊滯後。中國政府希望本國的太陽能發電量有數倍的增長。這也提供了增長的巨大機會。屆時,德國企業如果有合作密切的中國夥伴,將更具競爭優勢。
作者:ard 編譯:苗子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