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以印度為榜樣"
2012年7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金融時報》7月7日寫道:"……中國經濟面臨大轉變,北京期望,從大規模的廉價生產進入更現代化的經濟時代,讓中國公司生產真正的創新產品。中國人雖然在大規模生產方面很出色,但在生產創新方面,其它國家更有優勢。"
該報認為:"現在似乎很明確,印度在這個10年就將成為中國的大挑戰者。……
"毫無疑問,中國迄今明顯領先,1980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大約只有印度的一半。今天中國人平均比印度人多掙一倍。……飛躍增長的財富當然為創新能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單是研究報告和專利總數就明顯超過印度。"
"但是,這種優勢會隨著向現代經濟轉變而削弱,因為印度更有活力,不單體現在馬路交通上。到2050年,1/3的中國人將超過60歲,是現在的3倍。據安聯(Allianz Research)的調查,這在10年內就會凸現在勞動市場。如果政府堅持現在的退休年齡,2013年就會到達轉折點。此後勞動力緊缺和薪水上漲會明顯加強,經濟增長活力下降。
"相反,印度人口繼續增加,這個有著12億人口的國家很快就會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曾幾何時,中國增長的良方正是不斷湧向城市工廠的年輕勞動力大潮,這一特殊優勢很快就不起作用了。在印度,充滿渴望的年輕人仍在無休止地湧向勞動市場,通常這都會帶來較高的增長動力,何況是在一個業已顯示高度發展狀況的國家。
"印度經濟擁有可以繼續發展的現代領域,與中國相反,它同時保持著發展中國家的活力。而中國尚未擁有工業國家的技術和富裕,就已經出現人口問題。"
該報認為, 在奔向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經濟方面,印度也已先行一步。"工業比例在中國佔47%,在印度僅28%。服務業在中國超過40%,在印度已達到55%。此外,印度還是一個權力下放、有著顯著企業家文化的國家。……
"中國是中央集權統治的經濟,中央決策的經濟對工業大規模生產有好處,但對現代經濟不利。中國非國有的小公司目前在又在抱怨經商的許多障礙。儘管中國通過統籌的巨額研究資金也可達到一定程度的創新力,但未來以知識為基礎的現代經濟需要熙來攘往和企業家,有時甚至需要一點混亂。
"這也表現在西方的增長領域如IT業。無論Facebook還是Google迄今都不是按照政府規定才發明的。這是印度的一個優勢,在IT領域超過中國並非偶然。……"
北京的"濃厚"空氣
《每日鏡報》(7月6日)寫道:"據世界衞生組織報告,北京的空氣污染是世界最嚴重的,微粒懸浮物是歐洲許可上限的15倍。汽車、煤爐和工業設施排放的微粒進入肺部和血液循環,導致癌症、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肺癌現在是全中國各種癌症中的頭號殺手。據綠色和平透露,中國每年超過65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引起的疾病。"
該報認為,有些居民不在意空氣惡劣 ,"一個原因就是民眾的無知"。"人們雖然看見煙霧,聞到硫味,但中國環境當局掩蓋危險,只提輕微的空氣污染,稱天氣導致霧霾。即便這種輕描淡寫,也已讓中國民眾越來越不安。……"
文章稱,由於民眾不滿,官方終於在年初決定空氣檢測時將微粒和臭氧考慮進去。"這當然是個進步,但絲毫改變不了空氣污染的原因,除了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外,燃煤是最大問題。"
摘譯:林泉
責編:苗子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