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法制對話,究竟應該談什麼?
2004年5月19日廣告
「先是兩國司法部致歡迎詞,然後集體照相,接著請新聞記者退場。中國政府邀請記者參加與德國的『法制國家對話』時,每次都是這樣。至於中國新聞界,反正沒有人在場,這是因為一旦涉及現代法制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共產黨政府的幹部只想單獨與德國專家在一起,否則『沒有受過先期教育』的中國記者很可能把孟德斯鳩『顛覆國家』的思想介紹給中國的讀者。
法制對話也不能討論『三權分立』的原則。與會的德國聯邦法院院長希爾施在評論研討會的專業特徵時說:『只談專業問題,是難以思議的。』他認為,也應該討論『體制問題』,以便使中國『進一步瞭解我們對三權分立的看法』。但法制對話恰恰要迴避這個問題,五年前,德國總理施羅德和中國前總理朱熔基共同建立的這一形式本來應代替雙方高層的人權對話,但現在卻更多把重點放在行政法律的問題上。」
世界報駐北京記者也報導了新一輪德中法制國家對話。文章引用人權組織批評施羅德總理的話說,法制國家對話成了「幫助北京逃避批評的遮羞布」。接著文章提到了上屆中德法制國家對話後取得的兩項成就:中國釋放了在網路发表批評文章的大學生劉荻並開放了古格爾網路搜索引擎。但問題並未得到解決:
「柏林法制國家對話後沒過幾天,心理學大學生劉荻確實重新獲得自由。她是2002年11月7日被捕的,沒有受到起訴,卻審查監禁了一年零二十一天,其原因是她在網路上發表了批評文章。現年23歲的劉荻告訴本報,在釋放半年多的今天,她仍然不清楚她的大學學籍是否得到承認,能否畢業。她說,『在國家檢查機關的眼中,我仍然是有問題的人。』司法部門堅持說,她是因為罪行『較輕』被釋放的。只要不宣佈她無罪,大學就拒絕承認她的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