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兒童貧困現象嚴重
2004年7月21日小姑娘基拉的故事
一個麵包要多少錢,一磅奶油售價多少,小姑娘基拉對此瞭如指掌。基拉才10歲,但若論買東西,她卻已十分老練。當其她女孩的天地裡增加了最新款式的手機和騎馬課程時,基拉卻定期光顧廉價連鎖店,尋找那裡的特價商品。因生活所迫,「什麼便宜並能填飽肚子,就買什麼」已成為她的最高戒條。
基拉的父母共有4個孩子,全家生活拮據。如今,在德國首都柏林,這樣的家庭中的多數都已與貧困為伍。據柏林市政府公佈的2002年度貧困報告,該市孩子數量在4個以上的家庭有60%生活貧困。
基拉當然不是真名。總部位於柏林的德國兒童保護聯合會的總幹事瓦爾特永遠都不會透露基拉的原名。她知道,因為怕別人瞧不起自己,基拉不會願意讓人知道她的真名。瓦爾特完全清楚,窮人家的孩子不想讓人知道他們窮。然而,事實是,兒童貧困已成為德國的普遍現象。柏林總共57萬18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中,有四分之一生活貧困;而在3歲以下的幼兒中,這個比例甚至高達 31.8%。德國1490萬少年兒童中,約有300萬生活困難,其中100萬人依靠社會救濟。
貧困兒童的人數還在繼續增加
數月來,德國社會福利和兒童保護組織一直在對失業救濟金和社會救濟金合並將帶來的嚴重後果提出警告。聯邦兒童保護聯合會主席希爾格斯指出,第2階段失業救濟金方案如果按計劃於2005年1月開始實施,將至少使50萬兒童的生活降至社會救濟金水準,原因是,他們失業的父母領取的失業救濟金最多將減少三分之一。
新當選聯邦總統克勒爾在其就職演說中曾明確表示,我們必須使我們的國家成為一個沒有兒童貧困現象的國家。他的前任約翰內斯勞數年來也一再強調,兒童在德國竟面臨最大的貧窮危險,這是一樁醜聞。然而,這些年來,情況並無明顯改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就曾無可奈何地指出,德國多數城市內汽車和停車位要多於兒童和日托位置。
什麼是貧窮?
對貧窮的定義在德國是明確的,那就是:收入少於平均人口相應收入的一半。2002年,首都柏林的數字是每月608歐元。社會救濟金標準是297歐元,兒童根據其年齡的不同介於149至267歐元之間,其中,還要扣除國家統一發給的兒童撫養金。
德國聯邦社會救濟法規定,社會救濟的含義是,使救濟金的獲得者能夠過上一種不辱人類尊嚴的生活。但是,在少年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情形又如何呢?因為拿不出象樣的禮物而不能參加小朋友的生日慶祝會或因沒錢而不能加入學校郊遊的行列,這已屬司空見慣。德國聯邦兒童保護聯合會主席瓦爾特女士告訴說,在德國甚至已出現這樣的現象:在寒冷的11月,在上學的人流裡,還有穿著塑料拖鞋、飢腸轆轆的孩子。
家長是否有責任
瓦爾特女士並不認為,家長們應對孩子受窮問題負責。相反,為了能夠讓孩子生活好,許多父母含辛茹苦,達到了無私的程度。但是,瓦爾特女士認為,有時正因為如此,反而使情況便得更糟。本來就因失業、離婚或債台高築而情緒不好的家長們對前景失望至極,從而或遲或早失去對自己、對家庭的控制。在這樣的家庭裡,兒童有可能受到虐待,受到生理和心理的虐待。
貧窮的後果
兒童保護聯合會的調查顯示,貧困家庭的孩子能夠完成初中學業的可能性要比生活富裕家庭的孩子低19%;而能達到高中畢業程度的甚至要低52%。貧困家庭少年兒童中有三分之一根本就沒有任何學歷。而它帶來的後果極其嚴重。沒有學歷就意味著沒有工作,沒有工作就意味著繼續受窮。聯邦德國兒童保護聯合會主席瓦爾特指出,如果不在消除貧困現象方面出現根本轉變,德國兒童的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