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回收業抱怨塑料瓶出口中國
2004年1月21日德國廢棄的塑料飲料瓶,以及其它可予以回收利用的塑料廢物,大量出口中國,引起德國廢物回收行業的極大不滿。業內人士抱怨道,這是「生態傾銷」的做法。德國再生原料及處理聯合會主席齊爾叢,一月中在波昂表示,這種做法,致使歐洲市場上的貨源基本上枯竭,一部分的塑料廢物再利用設備被迫停工。
根據該聯合會的估計,現在,大約每4個被喝盡的塑料瓶中,就有3個,踏上前往中國的航程。到了中國,這種深受歡迎的回收材料,往往被紡織生產行業,加工成纖維。然而,根據德國的法律規定,對一次性使用的飲料包裝,必須進行更高價值的回收利用。
齊爾叢解釋道,假如在這項出口中國的生意中,塑料廢物的回收利用符合要求的話,那他們也沒有什麼異議。
但他介紹說:「只是,我們得到的印象是,現在有極大量的廢物,落入至少是從法律角度而言不是完全合法的所謂灰色地帶,具體的運作過程,令人質疑。」
其中包括來路可疑的證明。齊爾叢遺憾地表示,偏偏是出於環境保護的緣故,而予以嚴格化的德國飲料包裝押金制,反而導致了大規模的生態傾銷。他認為,這一現象,不應當予以容忍。
從2003年開始,德國實行一次性飲料包裝押金制。該制度規定商業界必須自行組織一次性飲料包裝的處理。塑料瓶的大量出口,便是商業界自行組織的結果。
齊爾叢告知,總的來說,押金制的具體執行工作,從商店收回,到隨後的再利用,基本上已經組織得有條有理,走上正軌了。德國消費者也越來越接受這套新的押金系統了。
齊爾叢還告知,廢物回收行業預計2004年的營業總額,將會提高2%,繼續保持上升的發展趨勢。這種樂觀想法,也得到回收處理所謂「綠點」包裝的雙軌系統的支持。參與該系統回收工作的中小企業所佔的比例,得到了明顯提高。
雙軌系統,也是德國工商界幾年前自行組織的包裝材料回收系統。參加這一系統的生產廠家,每年交納一定的金額,便可在自己使用的包裝材料上,列印上綠點標記。
購買該產品的消費者,再自覺地把印有綠點標記的包裝,投入黃顏色的垃圾桶,簡稱「黃桶」裡,由雙軌系統集中回收處理。今天,德國使用的所有包裝,基本上都有綠點標記,大部分老百姓,也都自覺地進行垃圾分類。
現在,德國再生原料及處理聯合會也強烈警告道,不要號召老百姓走回頭路,放棄對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該聯合會常務經理費舌爾告知,現在主要是大型垃圾焚燒廠的營運者,提倡重新返回單使用一個垃圾桶的做法,為的是給自己的焚燒設備,尋找貨源,因為近年來,德國的垃圾焚燒能力嚴重過剩。
費舍爾警告說:「放棄垃圾分類收集,意味著生態型循環利用經濟的告終,對環境不利。」德國過去的垃圾法,現在修改為循環利用經濟法,就是為了強調廢物再利用的思想。費舍爾認為,應當繼續提倡和擴大垃圾分類的做法,比如德國現行的「黃桶」,就還可以除了綠點包裝以外,也收集其它可利用廢物,如木材、金屬,以及其它塑料產品。
(施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