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回收业抱怨塑料瓶出口中国
2004年1月21日德国废弃的塑料饮料瓶,以及其它可予以回收利用的塑料废物,大量出口中国,引起德国废物回收行业的极大不满。业内人士抱怨道,这是“生态倾销”的做法。德国再生原料及处理联合会主席齐尔丛,一月中在波恩表示,这种做法,致使欧洲市场上的货源基本上枯竭,一部分的塑料废物再利用设备被迫停工。
根据该联合会的估计,现在,大约每4个被喝尽的塑料瓶中,就有3个,踏上前往中国的航程。到了中国,这种深受欢迎的回收材料,往往被纺织生产行业,加工成纤维。然而,根据德国的法律规定,对一次性使用的饮料包装,必须进行更高价值的回收利用。
齐尔丛解释道,假如在这项出口中国的生意中,塑料废物的回收利用符合要求的话,那他们也没有什么异议。
但他介绍说:“只是,我们得到的印象是,现在有极大量的废物,落入至少是从法律角度而言不是完全合法的所谓灰色地带,具体的运作过程,令人质疑。”
其中包括来路可疑的证明。齐尔丛遗憾地表示,偏偏是出于环境保护的缘故,而予以严格化的德国饮料包装押金制,反而导致了大规模的生态倾销。他认为,这一现象,不应当予以容忍。
从2003年开始,德国实行一次性饮料包装押金制。该制度规定商业界必须自行组织一次性饮料包装的处理。塑料瓶的大量出口,便是商业界自行组织的结果。
齐尔丛告知,总的来说,押金制的具体执行工作,从商店收回,到随后的再利用,基本上已经组织得有条有理,走上正轨了。德国消费者也越来越接受这套新的押金系统了。
齐尔丛还告知,废物回收行业预计2004年的营业总额,将会提高2%,继续保持上升的发展趋势。这种乐观想法,也得到回收处理所谓“绿点”包装的双轨系统的支持。参与该系统回收工作的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得到了明显提高。
双轨系统,也是德国工商界几年前自行组织的包装材料回收系统。参加这一系统的生产厂家,每年交纳一定的金额,便可在自己使用的包装材料上,打印上绿点标记。
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再自觉地把印有绿点标记的包装,投入黄颜色的垃圾桶,简称“黄桶”里,由双轨系统集中回收处理。今天,德国使用的所有包装,基本上都有绿点标记,大部分老百姓,也都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
现在,德国再生原料及处理联合会也强烈警告道,不要号召老百姓走回头路,放弃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该联合会常务经理费舌尔告知,现在主要是大型垃圾焚烧厂的营运者,提倡重新返回单使用一个垃圾桶的做法,为的是给自己的焚烧设备,寻找货源,因为近年来,德国的垃圾焚烧能力严重过剩。
费舍尔警告说:“放弃垃圾分类收集,意味着生态型循环利用经济的告终,对环境不利。”德国过去的垃圾法,现在修改为循环利用经济法,就是为了强调废物再利用的思想。费舍尔认为,应当继续提倡和扩大垃圾分类的做法,比如德国现行的“黄桶”,就还可以除了绿点包装以外,也收集其它可利用废物,如木材、金属,以及其它塑料产品。
(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