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 人民幣「入籃」挑戰美元統領地位?
2015年11月3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經濟"欄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指出,人民幣獲得全球主導貨幣地位將意味著北京在政治上加分。該文試圖回答關於美元的統領地位是否由此受到了威脅這一問題。文章強調,西方諸強之所以最終放棄阻撓態度,同意把人民幣收入國際儲蓄貨幣籃,首先是出於政治考量,而這一政治考量又恰正符合北京領導層的需要:
對北京而言,"這事情似乎會成功,可算是掙足了面子。因為,它形象地顯示了,過去這些年世界經濟所經歷的巨大力量移位,不是暫時現象,而將是長期的。同樣重要的是:它強調了北京在政治上、經濟上及金融市場上打破美國全球統領地位的要求。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願再繼續承受那個頭號經濟體所作財政和貨幣政策決定的結果。
"其實,不僅對中國人,對國際貨幣基金迄今的重量級國家-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來說,也是出於此類全局性考慮:這些國家之所以不利用其重量級地位阻撓接納人民共和國加入這個貨幣政治精英圈,同樣首先是出於政治考量。
"其一,那些舊有的世界經濟秩序的代表希望能促使中國在地位上升的同時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更多參與重要的協調機構。其二,西方希望,相關決定能增強北京內部的改革力量,自由化政策能由此走上不歸路。這一自由化政策的內容包括:市場進一步開放,外國企業獲得更好的投資條件,迄今嚴格管制的貨幣緩慢松綁。
"這裡,西方的利益與北京領導人的利益走到了一起。雖然,下面的每一步經濟改革對共產黨的無限政治權力訴求來說都意味著風險,但反過來,國家主席習近平亟需一種新的經濟增長。迄今,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借貸性融資,而現在,要建立在更廣泛的基礎上。
"為此,除了更強大的金融市場外,他需要更多的外來投資,更多的競爭,更多的全球紐帶,以及一種可在全球使用、兌換和接受的貨幣。"
路程尚長
文章指出,為成為一種可自由兌換貨幣,中國方面還需做出大量艱苦努力:
"最大障礙是:與美元和歐元不同,人民幣依然還嚴格受控,兌換率便是每天由國家規定。……然而,人民幣立即全面放開也不是一種選擇。在不同經濟情勢下,此舉有可能導致新的投機泡沫,或導致資本流失。"
《明鏡》線上"資本"欄目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人民幣晉升國際貨幣"甲級隊",最初可能只具象徵意義,因為,此舉是否真有實質性意義,需經由未來數年的全球商貿實踐證明;而且,人民幣成為世界儲蓄貨幣籃中的第5種貨幣雖可能標誌著美元霸主地位開始走向終結,但整個過程將是長期的,北京尚需實施大量艱巨的改革措施:
"有專家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這一步驟是一個時代的轉折點,從而是美元統治地位的終結。不過,即使會出現這一情況,至少也不會迅速來臨。接納元雖會在周一宣佈,但將從2016年秋季才開始生效。市場有足夠時間,為此作好準備。……
"中國如何使元成為世界貨幣?就像全球貿易一樣,中國在金融市場上也追逐這樣的目標:挑戰美國的領先地位。因此,把元建構成一種不可小覷的美元競爭對手,這是北京多年來周密推進的一項工作。……
"要讓元有一天真能與美元並駕齊驅,中國還必須實施大量改革。元必須像美元和歐元那樣,完全實現自由交易。而目前,這還很有限。匯率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浮動,主要還是由國家而不是自由市場決定。"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與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