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 人民币“入篮”挑战美元统领地位?
2015年11月30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南德意志报》"经济"栏目上的一篇署名文章指出,人民币获得全球主导货币地位将意味着北京在政治上加分。该文试图回答关于美元的统领地位是否由此受到了威胁这一问题。文章强调,西方诸强之所以最终放弃阻挠态度,同意把人民币收入国际储蓄货币篮,首先是出于政治考量,而这一政治考量又恰正符合北京领导层的需要:
对北京而言,"这事情似乎会成功,可算是挣足了面子。因为,它形象地显示了,过去这些年世界经济所经历的巨大力量移位,不是暂时现象,而将是长期的。同样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北京在政治上、经济上及金融市场上打破美国全球统领地位的要求。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愿再继续承受那个头号经济体所作财政和货币政策决定的结果。
"其实,不仅对中国人,对国际货币基金迄今的重量级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来说,也是出于此类全局性考虑:这些国家之所以不利用其重量级地位阻挠接纳人民共和国加入这个货币政治精英圈,同样首先是出于政治考量。
"其一,那些旧有的世界经济秩序的代表希望能促使中国在地位上升的同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更多参与重要的协调机构。其二,西方希望,相关决定能增强北京内部的改革力量,自由化政策能由此走上不归路。这一自由化政策的内容包括:市场进一步开放,外国企业获得更好的投资条件,迄今严格管制的货币缓慢松绑。
"这里,西方的利益与北京领导人的利益走到了一起。虽然,下面的每一步经济改革对共产党的无限政治权力诉求来说都意味着风险,但反过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亟需一种新的经济增长。迄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借贷性融资,而现在,要建立在更广泛的基础上。
"为此,除了更强大的金融市场外,他需要更多的外来投资,更多的竞争,更多的全球纽带,以及一种可在全球使用、兑换和接受的货币。"
路程尚长
文章指出,为成为一种可自由兑换货币,中国方面还需做出大量艰苦努力:
"最大障碍是:与美元和欧元不同,人民币依然还严格受控,兑换率便是每天由国家规定。……然而,人民币立即全面放开也不是一种选择。在不同经济情势下,此举有可能导致新的投机泡沫,或导致资本流失。"
《明镜》在线"资本"栏目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人民币晋升国际货币"甲级队",最初可能只具象征意义,因为,此举是否真有实质性意义,需经由未来数年的全球商贸实践证明;而且,人民币成为世界储蓄货币篮中的第5种货币虽可能标志着美元霸主地位开始走向终结,但整个过程将是长期的,北京尚需实施大量艰巨的改革措施:
"有专家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一步骤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从而是美元统治地位的终结。不过,即使会出现这一情况,至少也不会迅速来临。接纳元虽会在周一宣布,但将从2016年秋季才开始生效。市场有足够时间,为此作好准备。……
"中国如何使元成为世界货币?就像全球贸易一样,中国在金融市场上也追逐这样的目标:挑战美国的领先地位。因此,把元建构成一种不可小觑的美元竞争对手,这是北京多年来周密推进的一项工作。……
"要让元有一天真能与美元并驾齐驱,中国还必须实施大量改革。元必须像美元和欧元那样,完全实现自由交易。而目前,这还很有限。汇率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浮动,主要还是由国家而不是自由市场决定。"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