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黨的權利與控制慾

王凡(摘編)2015年7月16日

「時代線上」文章認為,中共正致力於建設一個方方面面均在管控之下的計劃社會,然而該願景前景黯淡。《法蘭克福匯報》則稱,比起「依法治國」,「借法治國」的說法在中國更為貼切。

https://p.dw.com/p/1G0Ca
Chinesischer Polizist am Tienanmen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Goh Chai Hin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時代線上"7月15日一篇題為「控制一切」的文章在開頭寫道,中國擁有世界水準的學者,這些學者卻無法(不"翻牆"地)查詢西方數據文獻;中國講究創新,然而新興產業企業家大多拿著美國綠卡甚至護照;中國不乏滿腔熱情、自願投身於治理貧困和環境污染問題的人,這些人卻要因為害怕觸犯新國安法而處處擔心。

"對於黨和國家一把手習近平而言,這些並不矛盾。為了其在21世紀的統治,中共領導層想要的不是一個獨立的公民社會,而是一個高效的、適應市場的計劃社會。自2013年年初起,北京就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文章寫道,中共領導層先將以民主制度、言論自由為首的"危險西方思想"列為大忌,然後為保障"意識形態安全",開始肅清社群網站--一些微博"大V"因"傳播謠言"被捕、被判刑,很快學者和律師也面臨充當"西方滲透"開路先鋒的嫌疑。

"依據中共最新決議,在一切社會組織和團體中建立黨組。而憑借新出台的國安法,政府能以維護國家安全的名義,禁止IT、金融、環境等一切領域的公共活動。中央政府正在建設一個大規模的、對民眾進行監控和分級的系統。"

文章表示,這樣一來,民眾就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裡,進行對黨國有利無害的活動。"相比其前任,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領導層更加注重有目的性地調動群眾:他們對那些具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反日示威活動持寬容態度;他們也呼籲民眾,舉報腐敗的官員--為此,中紀委新近還特別推出了一個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

Bildergalerie Proteste in Hongkong - Parade in Peking
習近平上台以來,全面加強對中國社會的管控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Feng Li

中國政府"計劃社會"的目標在很多領域都成功了,然而並非所有領域,文章這樣寫道。例如在新興IT行業,儘管北京為發展該行業做出了很多努力,然而該行業的企業家只願意有保留地加入北京的計劃。他們著眼全球市場,當然也使用"翻牆"軟體和海外雲服務。"他們表現得非常自信,稱政府更依賴他們而不是倒過來。"

文章在最後寫道,如果習近平這個"計劃社會"的願景失敗,那麼較好結果是如今自行成立的這些社會組織和團體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社會的基石;糟糕的結果則是社會原子化(中間組織的缺失而導致的人際疏離、道德解組的社會危機)和純商業化的進一步加強。

"如果這個願景成功,那麼向海外移民,或者為以遁世尋找精神寄託的人將會增加。畢竟,一個建設好的計劃社會是否能夠帶來中國領導層所追求的創新、行動自主、社會互信、政治穩定,非常值得質疑。"

"黨的權利"

《法蘭克福匯報》本周五繼續關注中國當局逮捕維權律師一事。文章以反問開頭,質疑北京如何能一邊將"依法治國"、打擊腐敗稱為要務,一邊逮捕那些為當事人在與可疑權貴抗爭中伸張權利的律師?

文章稱,黨媒《人民日報》嚮往常一樣給出了答案。該報寫道,這是公安部的一次大型行動,行動焦點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是專門尋釁滋事、破壞社會穩定的"重大犯罪團伙"。《環球時報》更是寫道,這件事將有助於區分普通律師和律師裡的"極端派"。

"這件事觸及問題核心。中國絕大多數司法學者、中國政府都沒有將法律理解為個人權利。他們像公元前三世紀的中國法學者一樣,更多將法律看作是是一種統治工具。"

文章說,比起用"依法治國"來解讀這個話題,"借法治國"的說法更為貼切。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