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災難」
2014年3月17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屏幕上顯示著目前的空氣污染指數:它意味著肺部的刺痛、意味著僅幾米的能見度、意味著疾病和過早的死亡。這是中國的日常生活中的災難」,《南德意志報》經濟版周一的一篇署名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
文章繼續寫道,不過屏幕上的數字也意味著中國發生了變化。空氣污染的數據不再是被嚴控的秘密了……如今人們可以在網上看到中國每個大城市的空氣污染指數。
「然而中國過去一年破紀錄的霧霾讓中國中產階級不禁開始思考。世界氣候保護者也寄希望於此。人們雖然可以通過過濾裝置改善空氣品質,但淨化空氣最快也最便捷的辦法是減少燃煤燃油的使用。即便是北京的高級幹部現在也要每天面對環境污染,對於很多中國人而言,環境污染和食品安全是最嚴重的問題。親政府的中國社科院在一項研究中寫道:當今中國20%非法示威活動都是環境問題引起的,中國每天都發生多達100起的環保集會。」
冒險的宣戰
「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與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作鬥爭是一個非常冒險的嘗試。」
文章分析道,如果限制中國國內的生產,雖然空氣品質變好,但是會置經濟增長於危險之中。而經濟的下滑會威脅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自從血腥鎮壓了1989年學運後,中共和民眾之間達成了一個心照不宣的契約:黨保證經濟好轉,而中國民眾接受政治現狀。這個交易目前已經達到其極限。」
「因此中國領導要努力證明其行動能力:二月下月,督察被派往各省,檢查當地政府是否採取了足夠的措施來治理霧霾。總理李克強不久前在全國人大上宣佈,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向污染宣戰。這是一個急需的承諾,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全世界。
「在氣候上,除了指望中國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變化外,真的沒有其它太多選擇……對一些人而言這讓人絕望;而另一些人對此感到樂觀。……如果中國完成了這一轉變,那麼氣候狀況會走上正軌,而世界其它地方幾乎只需要跟著走了。」
中國的棄權票
在周六聯合國安理會針對克裡米亞公投合法性的緊急表決中,俄羅斯投了否決票,而中國投了棄權票。《新蘇黎世報》3月17日的一篇署名文章認為,在克裡米亞問題上中國的棄權使莫斯科陷入孤立。
「除了中國的棄權票外,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中國的棄權有著特別意義,因為迄今為止,中國在安理會中一直被看作是俄羅斯的夥伴。兩國在理事會中大多經緊密協商保持一致。然而必須防止西藏等地發出自治要求的中國,對於類似的公投非常敏感。因此儘管決議沒有通過,然而支持決議者將這次表決稱為一個成功,因為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俄羅斯在外交上的孤立。」
摘編:萬方
責編:苗子
以上內容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