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和劣質工程-德國大型建設項目醜聞
2012年6月2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人勤勞、守時、努力。他們經手的事情總會進展順利。這至少是德國人在外的聲譽。但名不副實的並不少見。許多大型建築項目顯示,這裡也有許多原本人們以為別的國家才會有的現象:包括施工延期、嚴重超支、施工品質問題以及欺詐或腐敗。柏林的火車站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它原本的造價是3億歐元,但最後完工的價格卻是12億歐元。還有柏林的新機場:竣工交付使用的期限向後拖延了一年,造價直線上升。德國的建築行業是不會算術嗎?
"直到幾年前,德國的大型建築項目都是由大型承建方來完成的。這意味著,一家大型的建築公司把包括主體建設、頂蓋、外立面裝修的任務都攬到自己手中,再指揮多家公司作業。"
說這番話的是國際建築咨詢公司Drees und Sommer的董事長蔡施洛克(Peter Tzeschlock)。他指出,這種做法非常昂貴,因為這些大型承建方不僅僅把各個公司的費用計算在內,還附加了高額的利潤。所以,現在很多的大項目都是由多個小型建築公司共同完成的,這其中可以牽扯到數以百計的公司。對於業主來說,就必須面對巨大的挑戰,因為它需要自行在各個企業中進行協調。
蔡施洛克分析稱:"如果建築項目的委託方能夠掌控局面,那它就可以節省20%至30%左右的費用。對於總投資額達數億的項目來說,這當然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這其中的風險就是,委託方在其中需要承擔許多責任。所有在工期或預算上有問題的大型建築項目中都會看到這種情況。也就是委託方沒有協調好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關係。"
嚴重超支的原因
德國咨詢工程師協會主席科內裡奧斯(Volker Cornelius)指出,除了這些組織上的原因以外,業主在建設過程中提出的改建建議也經常會導致預算嚴重超支。這些改動不僅僅要花時間,而且還會讓業主承擔許多不必要的費用。他在這裡可以觀察到的是:"那些中標的建築公司會變得非常有創造力,想盡一切辦法把招標過程中壓得過低的預算又重新賺回來。"
這些企業在剛開始的時候報價很低,因為這些公共建設項目都是以公開招標的方式招募承建方。公共業主本應該選擇"最經濟實惠的"競標方,但實際上他們往往就是選擇最便宜的。要不然政府機關就得用冗長的理由說明他們為什麼選擇了更貴的競標方。建築咨詢師施拉普卡(Josef Schlappka)指出,為了在這樣的競標活動中能夠勝出,企業們故意上報了過低的成本,因為"如果他們總是真實上報成本,那有可能根本就拿不到項目。所以真正想中標的企業就會隱瞞自己的實際成本。"
國內醜聞重重 國外聲譽依舊
蔡施洛克指出,建設過程中的改動不僅僅會提高項目的費用,也會帶來其他方面的一系列風險。
"費用方面的嚴重超支通常也意味著工期的延遲,因為需要做的事情比計劃中的要多。當然,人們也經常會嘗試不更改最後的竣工期限。這就催生了敷衍了事的情況,不惜代價要恪守交工期限。當然品質也就沒有保障。"
有些時候不僅是敷衍了事的問題,而是違法活動滋生。比如說造成兩人死亡的科隆城市檔案館倒塌事件,就是因為地鐵建築公司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築材料。但蔡施洛克指出,就算有這種延期、超支甚至違法事件發生,但德國建築業在國外的聲譽依然不錯。蔡施洛克信心滿滿的表示:"德國的工程技術、德國人的品德、可靠性、守信度以及在工作上的透明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是我們在國際市場上獲勝的法寶。這些德國境內項目中所牽扯的腐敗作法我們在國外完全察覺不到,也沒有人跟我們提出相關問題。而且我們在國外的活動很活躍。"
作者:Insa Wrede 編譯:任琛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