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獨裁上升,反抗下降?
2016年10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端傳媒》發表學者徐賁文章《文革後四十年間的"獨裁者學習曲線"》認為,相比公民自由權利和人權,人們對"文革"餘毒和復辟可能的憂慮,都不過是表面現象。從薄熙來的"唱紅打黑",到習近平的"七不講"和重建"共產主義理想",這些思潮和措施,歸根結底是為了維護一黨專制的統治權力,而公民的自由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主要障礙。
徐賁引用 "獨裁者的學習曲線"理論說,新的極權專制給人民許多表面與程序上的"自由",但始終滲透並控制著那些權力賜予人民的自由。在經濟上,新的獨裁者更聰明,不再封閉守貧,切斷與世界的聯繫。他們懂得從全球體系獲得資源,卻不會失去自己的統治權,其最重要的三個手段,便是金錢收編、利益分化和虛假憲政民主。徐賁說,在中國,獨裁者學習曲線呈上升狀態,抵抗者學習曲線卻呈下降趨勢。"可以說,是抵抗的軟弱成就了專制獨裁的強大"。
更黑暗、更複雜的香港故事
香港媒體學者陳婉瑩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香港,孤獨地反抗》指出,內地發生的鎮壓活動是讓香港民眾感到擔憂的根源之一,特別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2年上台後。律師、記者、活動人士和其他異見人士被捕,並在官方的電視節目上示眾,供認自己的"罪行"。而且,北京無處不在的觸手似乎已經伸到了香港:因為一些被北京認為有冒犯之意的出版物,香港多名書商遭到綁架,並被帶至內地接受審訊。北京對香港的新聞媒體等機構的控制也日漸增強。
陳婉瑩說,在不少香港民眾看來,兩年前的雨傘運動的結果就是最後那根稻草。在79天時間裡,成千上萬人在街頭露宿,要求得到更廣泛的代表和真普選。他們未能獲得北京的讓步。
但隨著世界各地的強大力量都爭相取悅北京,立法會裡的反抗者及支持他們的民眾顯得越來越孤獨。"我的學生將不得不準備好講述已變得更黑暗、更複雜的香港故事"。
中國精英忽略民間抗爭
台灣《上報》發表媒體人李寧文章《中國"改良派"的思維還停留在清末之前》,指出當下中國變革的前提是基於多年來越發渾濁的現實,提出要從根子上摒棄現行政權合法性與正當性,這一點是與改良漸進素質提升,來團結大多數人有著本質區別。換個維度(角度),對改良派的批評是源於改良派寄望於團結體制內人士,背後是改良派嚴重的精英意識,忽視民間抗爭合法與正當,甚至常見的詞是"暴民或紅衛兵",這當然是自覺或不自覺給體制以合法正當理由借此維系虛假,讓極權得以像前面數年那樣全方位控制,屆時成本一定是更大更高。
李寧說,改良派的精英思維既狹隘又可笑,他們把不同於他們的社會抗爭方法或者說正常的論據論理分歧,都能說誰逼誰革命,誰讓社會變亂,誰跟著極權一起合謀等不知雲雲。"改良的思維邏輯還停留在清末之前,他們連革命真正所追求或所要的一點都不懂"。
迂迴外交與尖端科技
台灣《風傳媒》發表政論人陳昭南文章《中共要消滅中華民國,逼台灣新創共和國?》,認為台灣如果像蔡英文總統說的那樣"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第一急的當然是長期壟斷買辦事業的紅藍權貴幫,再其次為中共涉台單位人馬"。
陳昭南認為,從現實面推論,中共強要台灣接受"兩岸同屬一中",則雙方所欲爭者就會轉移到"一國兩制"的制度面上。中共之所以處處打壓台灣國際活動空間,其目的就是要將"台灣問題"矮化為內政問題,並據此排除美日等外國勢力介入的合法與合理性。
陳昭南說,蔡英文政府的外交迂迴策略,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必須先行滿足:科技經濟高速發達作為前導。"令人扼腕的,小英政府至今似乎並未在尖端科技上提示給國人最新亮點"。
摘編:張平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