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enschutz ist Klimaschutz
2011年5月22日花兒比以往更早綻放,候鳥也提前了它們返回家鄉的行程--氣候變化在許多地方早就對自然造成了影響。氣候帶發生推移,北半球的喜寒物種不斷往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遷徙。不同的物種對於氣候變化的應對方式也不盡相同。
自然保護機構"自然英格蘭"(Natural England)的尼古拉斯‧麥克格雷戈爾(Nicholas MacGregor)強調,沒有任何一個物種是與世隔絕地生存的。所有的物種都需要一個生存共同體,其中包括食物鏈下端的生物。但由於每個物種對與氣候變暖的反應不同步,就會出現食物鏈脫節的問題。比如,植物的葉子萌發生長的時間提前了,那些以葉片為食的昆蟲也更早孵化,但是捕食這些昆蟲的鳥類卻不能這麼靈活地改變它們的下蛋孵卵時間。
"這種差距會對某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影響",麥克格雷戈爾說。
鶴的身影未來將在德國徹底消失?
某些物種未來將不會出現在它們目前生存的地區。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局長貝阿特‧葉瑟爾(Beate Jessel)舉了一個例子:根據一些模型計算的結果,鶴未來將離開它們在德國的棲息地,繼續北遷至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葉瑟爾說,這就對跨國境的自然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人們可能面臨一些艱難的抉擇,因為一些目前受到保護的物種可能在某些地區無法再繼續維系下去。
氣候變化不僅會對單個物種構成威脅,而且會危害到整個生態系統。葉瑟爾的擔憂不僅僅侷限於歐洲,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一些珊瑚礁已經岌岌可危,而珊瑚礁在生態體系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對人類的漁業和食品供應安全都至關重要。同時,作為旅遊觀光的熱點,珊瑚礁也是不少國家的"搖錢樹"。而海水溫度的上升卻對它們的生存構成極大危險。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局長葉瑟爾女士表示十分擔憂:"它們現在已經遭到破壞,我們深知,政界制定的將每年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兩攝氏度之內的目標遠遠不足以保護珊瑚礁。 "
生物多樣化和氣候保護:兩者密不可分
歐盟委員會環保指導小組的卡琳‧曹恩貝格(Karin Zaunberger)認為,不管是從地區、國家還是全球的層面來看,生物多樣化和氣候變化兩者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假如沒有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氣候變化的後果可能比現在還要糟糕的多。目前,全球二氧化碳差不多都是由自然生態系統吸收消化掉。也就是說:要想維持氣候穩定,我們必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保證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吞吐能力不受到破壞。"
首當其沖的就是森林生態系統,自然和氣候變化的聯繫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曹恩貝格指出,假如亞馬遜熱帶雨林的氣候變得過於乾燥,那麼它的生態系統就無法繼續存在下去。"這將對地球的水循環和氣候變化造成巨大的影響,"這位歐洲自然保護專家說,"生態系統也是氣候體系的一部分,氣候不僅僅是由地理位置和大氣因素構成,生物因素在其中也很重要。但是人們常常會遺忘這一點。生物多樣化不僅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而且還是氣候維系的一個服務者,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一個部分。"
自然保護也是一個經濟因素
將保護生物多樣化和保護氣候兩者緊密結合起來不光具有生態意義,而且還具有經濟意義。比如乾旱的沼澤地區:假如能夠恢復其原始的潮濕狀態的話,沼澤是可以收納二氧化碳的。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局局長葉瑟爾指出,修復沼澤地不僅能有效地保護氣候,而且比一些高科技環保手段的成本要低得多。她說:"實施自然保護措施常常是成本非常低廉的氣候保護途徑。通過修復沼澤地來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成本比那些技術措施的成本要明顯低得多。"
作者:Irene Quaile,編譯:雨涵
責編:邱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