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安全帶」:東協通過軍機相遇行為準則
2018年10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東協10個成員國的國防部長周五(10月19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會議上簽署了協議文件。會議上個各國還就地區內部交換有關恐怖主義威脅的訊息達成協議。
該行為準則建立在自願基礎上,不具有約束力。東協國家及其夥伴國澳洲、中國、印度、日本、紐西蘭、俄羅斯、韓國和美國在去年就處理海上意外相遇通過了一份行為準則。新的空中相遇規則即在此基礎上產生。
"我很高興地宣佈,我們通過了第一份針對軍機空中相遇的多邊行為準則",新加坡防長黃永宏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是一項重要成就"。
東協國家部長將於周六與8個夥伴國家的代表會晤。黃永宏表示,將爭取夥伴國認同這一新的準則。
準則的框架文件稱,亞洲的發展和繁榮使得整個地區的海上和空中交通流量大增,因此需要一份協定來規範。
美國和中國2015年曾簽署協議,決定建立軍事熱線、訂立處理空對空相遇的意外情況的規則。然而,儘管已存在行為準則,緊張勢態依然沒有消除,尤其是在主權爭議激烈的南中國海。
中國稱,對資源豐富、交通繁忙的南海幾乎全部海域擁有主權,而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也對部分海域提出主權訴求,此外台灣對南海也有領土聲索。
本月早些時候,一艘美國驅逐艦駛近中國聲張主權的島嶼後,中國表達了抗議和不滿,稱堅決反對"威脅國家主權"的行動。
被記者問到海上相遇準則迄今執行效果如何,黃永宏表示:"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像安全帶,它不能完全避免衝撞,但提供一定的保護。"
在與東協國家防長午餐會期間,美國國防部長馬提斯表示,美國希望同中國建立"建設性的關係",但仍然對南海的軍事化感到擔憂。
今年8月,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就制定南海行為準則簽署一份談判框架協議,旨在擴充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該宣言並為得到南海主權爭議國家,尤其是中國的重視。中國已在南海爭議水域建造了7座人工島嶼,其中3座島嶼建有飛機跑道、地對空導彈和雷達設施。
東協國家還就建立名為"our eyes"的訊息平台達成共識。該平台將用來交換有關"恐怖主義、激進主義、暴力極端主義和其他非傳統威脅"的訊息。與會國家還同意建立一個化學、生物和放射性襲擊的防範專家的虛擬網路,以便"更好地分享經驗,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取得聯絡"。
葉宣/達揚(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