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朝鲜处处是监控
2015年11月8日德国之声:朝鲜之行的哪一方面给您留下了最为突出的印象?
霍恩(Bärbel Höhn):无处不在的监控。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被监控。而当我们到了中国的时候,真的有一种自由的感觉--尽管中国也不是什么自由的国家,但朝鲜的监控更为厉害。所以,离开朝鲜的时候真的感觉很好。此外,我还注意到平壤这些年的巨大变化。我在三年前曾经到过平壤,相比那个时候,现在的平壤有了更多的车,也有了更多的娱乐设施。很明显是金正恩下令修建了动物园、海豚馆等场所。
德国之声:您这是第二次到朝鲜。您去之前对此有过怎样的期待?这些期待最后是否有应验了呢?
霍恩:在出发前,我们都是谨慎地乐观。当时有一些动向让我们认为,六方会谈框架内可以达成一些目标。朝韩双方在今年8月底的边境冲突很快得以平息,中国方面则流露出促成六方会谈的意图。所以我们就有了一些乐观情绪。不过,我们在和朝鲜劳动党的人士会谈后,这种乐观情绪就完全没有了。他们说,六方会谈完全没有意义。然后我们说,中国的立场可不是这样。结果朝鲜人回答:我们可不管这些,我们不依赖于中国。
德国之声:您和朝鲜劳动党的人士也进行了会谈。那您这次朝鲜之行的重点究竟是什么?
霍恩:在朝鲜这样的国家,总是要不断和党打交道。当然我们此行也是有重点内容的。比如我们和朝鲜农业部的代表进行了会面,在谈话中我不断强调:如果朝鲜一再表示粮食产量不足,那就应该想想为什么还不增加农业私有化的比重。尤其是农民自家的菜园,增加私有化程度意味着农产品可以销售。我还问他们为什么将多年来从事农业发展援助的外国人驱逐处境。朝鲜人回答我说:国家利益高于民众的粮食安全。这是一个非常直率的回答。
他们其实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也知道改善的空间在哪里。即便在朝鲜这样的国家,也总是会有人真正关心民众处境并予以改善的。所以说,不能只待在平壤,而是要去农村。
德国之声:您刚才还提到了六方会谈以及朝鲜的粮食供给状况。这对朝鲜领导层来说都是敏感话题。您觉得朝鲜方面的人士在和您交谈的时候有多坦诚?
霍恩:我们从不会感到他们是在坦诚地和我们交谈。也许建立在多年私交的基础上,兴许还能有希望在私底下谈谈这些。最好是那些会德语的朝鲜人,这样就不需要翻译了。一般而言,翻译也同时是对话的监控者。
德国之声:朝鲜方面的有些回应是否会让你们感到不适?
霍恩:没有。如果我们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他们压根就不会理会,他们绕开了这些问题。
德国之声:这次朝鲜之行中,是否曾经有过机会可以去做一些计划安排之外的事情?比如和并非事先安排好的人进行交谈?
霍恩:没有,我觉得这根本不可能。首先,翻译员同时也是监控者,而且翻译本身也受到上级的监控。另外,真要是偶遇了一个会说英语或者德语的人,这事也十分不寻常。
德国之声:您有没有觉得在这次朝鲜之行后更加了解朝鲜的现状、了解朝鲜民众的现况?
霍恩:确实我感到稍微多了解了一点。但是不可能了解一切。对我来说,关键问题是:我为什么去那里?而朝鲜人的目的又是什么?我去朝鲜的原因是:我是德国议会朝鲜半岛问题工作小组成员,而且其他国家很少派这样的代表团前往朝鲜。对于德国来说,当年东德和朝鲜的关系很紧密,所以在朝鲜劳动党内或者是权力机关内,不少人都能说德语。我们现在无法向朝鲜施加很多影响力,但也许我们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建议、传递一些信息。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领域。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