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磁悬浮仿造了德国技术?
2006年2月17日德国金融时报写道:“中国人买外国技术,只是为了仿造。对此一直存在的怀疑,看来得到了证实。它显示出外国企业在中国历来所处的窘境:不去中国,会成为输家;但去中国,在一定情况下,也会成为输家。对其它企业来说,例如准备在中国进行全面生产的空中客车公司,这一事件是刺耳的警报。磁悬浮是德国工程技术的骄傲,是苦思冥想创新的象征。如果中国的工程师2006年能仿造八十和九十年代的技术,那么德国的企业家就要更快、更好地创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掉队。”
图林根汇报认为:“在谈及中国时,这个无限机会之国的同义词正在获得完全新的意义。至少看来那里没有什么东西不能仿造。中国虽然急忙声称没有使用受到专利保护的技术,但在磁悬浮问题上,即使中国的断言如实,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不在德国建造磁悬浮,我们可能会一文不值地丢失我们已达到的尖端地位。”
慕尼黑日报写道:“名牌牛仔裤、光盘、数码影碟等,凡是欧洲有的,北京和上海的街头小贩都卖,不过便宜得多,是盗版伪造!对出口世界冠军德国来说,甚至我们的尖端技术也被窃取,就更危险了。大众公司捷达车的部件,安装在仿造得极好的奇瑞牌汽车里。甚至三十米长的大型机械设备也按一比一仿造后,安置在中国的厂房中。现在轮到了磁悬浮,上海的这段轨道不过是中国这个经济奇迹大国仿造的蓝图。与诡计多端的刺猬赛跑,兔子没有获胜的前景。”
商报认为,仿造磁悬浮并非易事:“工程师肯定可以安装与德国磁悬浮外形一样的列车,援引现代航空制造技术看来也现实可行。磁悬浮原则上是八十和九十年代开发的技术,但这并不表示,仿造的列车就能开动起来。汽车零配件和照相机的盗版仿造也许能成功,但依靠电磁力来悬浮和前进的整套动力系统就不那么能简单仿造了。也许中国人在进行磁悬浮和空中客车谈判时的想法都一样:先作为伙伴进入制造生产,最后一切自己造。德国工业要参与,今后就必须把一切做得更好。有竞争才能搞活生意。”
新奥斯纳布吕克报的一篇评论持不同的看法:“骂中国、说中国偷技术,未免过于简单了。做出建造并运行自己车型的决定与技术仿造没有什么关系,更多却涉及我们德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们总是过低估计了中国人的力量,我们不能把他们的技术贬为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