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城市成为环境敌人,也将成为人的敌人

德国之声 贝克尔2005年6月4日

联合国宣布2005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本年度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城市-为了星球的计划”。联合国希望由此引起世界各国对于城市化带来的挑战的重视。

https://p.dw.com/p/6jct
大城市里的两重世界图像来源: AP

在城市中,特别是在拥有千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汇集了许多紧迫的环境问题。因此联合国理应将为城市制订的计划视为为地球这颗行星制订的计划。今天,地球上半数人口都生活在城市里,数亿人口生活在所谓的特大城市里。这些人口迅速增长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发展中国家,它们都面对同样的问题:空气、水及土壤污染,污染的程度在其它地区几乎难以想象。

专家认为,这些大城市的无续增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种增长被称为癌症式的。词汇的选择泄露了真情――不是肿瘤或肿瘤的转移让大城市增长,而是人口的增加。每年有数百万人从乡村涌入城市,因为他们希望在那里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联合国估计,到2030年地球上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城市中生活,大约为50亿人。

专家们抱怨城市发展缺乏规划。制订出色的城市规划的前提是运转良好、有效的城市管理系统,不仅制订规则,同时也监督规则的遵守。但是,恰好是贫穷国家的公共管理机构越来越多地屈从于私人公司、企业的压力。联合国一项有关城市状况的研究报告得出了这一结论。据调查,修建工厂或购物中心的投资者常常违反已有的建筑和环保规定。此外他们还要求获得税收方面的优惠和特许,行贿受贿使之成为可能。公司老板知道,城市发展需要私人投资,因为这会带来就业岗位和收入。一个城市不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转到别的城市投资。

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报告,城市水供给、道路建设和运输行业的私有化削弱了市政府的管理职能。由于私有化,市政府失去了掌控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工具。私人投资者没有兴趣将收益用于贫穷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股东们也想赚钱。
但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私人投资是有害的。然而假如没有公共监督,那将只会有少数人从私人资本投资中获益。后果就是河流污染日益加剧、空气变臭、饮用水被污染、垃圾堆积如山。换句话说,城市成了环境的敌人,并最终成为居住在那里的大多数人的敌人。有人说,人们只有挣够了钱才能承受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代价,这句话从一开始就错了。这一点没有哪里比大城市的发展体现得更清楚了。

通过具体的城市规划措施来迎接挑战,方法早就有,污水处理、减少废气排放以及清除垃圾的技术同样也有。大城市已开始在国际会议――如5月份在柏林召开的国际大城市会议上互相交流。它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当然照搬套用是不可能的。即使问题非常相似,各国的权力结构和文化也是不同的。

联合国环境日能做到的只是在短时间内吸引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而地球城市的环境状况却值得引起每一个人的注意。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