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选:马赛克似的民主
2002年4月19日第一轮投票选举在法国惯例上成为抗议性选举。因为谁若是对现任总统,政府甚至是国家不满的话,就可以通过投外围候选人票的方式来发泄这种不满。预计小党派代表将可能获得60%的选票。四分之一的选民有可能不参加选举。两个主要竞争对手-信仰戴高乐主义的现任总统希拉克和信仰社会主义的现任总理若斯潘将只可能分别获得20%的选票。
纵观候选人情况可以得出如下印象,法国就象是一块混乱的马赛克。托洛茨基派推出了三个候选人,极右派选出两个,环保派推出三个代表参加角逐。然而法国总统选举中出现的这种马赛克式民主不仅仅是个缺点。其优点之一是,候选人情况代表着各党派实力的强弱,可以说是随后于6月份举行的议会选举的晴雨表。优点之二,小党派在4月21日的选举中越强,两位最有希望的候选人,希拉克和若斯潘在5月5日的第二次选举前会表现得更加友善,因为他们寄希望于重新赢得曾经失去的选民的支持。
在此,所谓的第三个人的作用非常重要。在第一轮选举中得票第三的候选人尽管已经退出了争夺总统宝座的角逐,但他可以使用第二轮投票权对两位候选人表示支持或保持沉默。从而无可争议地起到辅佐王位或破坏王位的作用。调查显示,最有希望扮演这一角色的候选人有三个:让-马里.勒庞,阿莱特.拉吉耶和让-皮埃尔.舍韦内芒。
极右主义者勒庞并不在意戴高乐主义者向他宣战。他曾经表示,希拉克比社会党人若斯潘还要糟糕。拉吉耶自1974年以来已经是第五次参加竞选。她是工党代表,反对若斯潘的社会党政策。假如她所获选票居第三位的话,将是选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失望的一个标志。还有让-皮埃尔.舍韦内芒。他曾多次担任社会党部长。但他同若斯潘保持距离。并且在竞选中宣扬民族主义,尽管他有左翼思想。无论是勒庞,拉吉耶还是舍韦内芒获得第三位多数选票,他们在第二轮选举中最终会投谁的票却还是未知数。
预测和其他类似的考虑都无济于事。最后起决定作用的是选民而不是党的领导层。他们至少在这轮选举中起着国王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