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毒药
2012年12月2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在香港,一公斤石斑鱼的售价在300-400欧元之间。这些价格高昂的鱼类大多来自菲律宾延伸至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的亚洲珊瑚礁大三角。该地区的居民主要以捕鱼为生,每年的鱼类出口量为1-2万吨。
由于珊瑚礁之间难以下网,渔民只好采取垂钓捕捞的方式。但传统的钓鱼方式费时费力,一些渔民转而采取极端的捕捞手段:向海里撒入氰化物。
氢化物有麻醉作用,鱼类摄入后不会死,而是被麻醉。之后,渔民不费吹灰之力地将水中昏迷的鱼捞上来。
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教授萨多维(Yvonne Sadovy)告诉德国之声,氰化物本身有毒,而捕捞中使用氰化物对渔业有破坏性影响。一方面由于捕捞过于简单,导致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量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氢化物也对其他并非捕捞目标的鱼类,特别是对鱼类赖以生存的珊瑚礁, 造成严重的连带损害。
萨多维表示,这样短视的捕捞行为非常令人忧心,捕捞中应坚决杜绝使用氰化物等麻醉剂,而采取更有利于生态平衡、生态保护的捕捞方式。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使用氰化物捕鱼被看作是破坏性的捕捞方法,是违法的。
然而是否违法,显然不在这些鱼贩们的考虑范畴。在利用氰化物捕鱼后,接下来的要做的是尽快把麻醉中的鱼活着运往中国大陆和香港。
一条鱼看上去越红、越新鲜,在中国的卖价就越高。活鱼和死鱼的价格天壤之别。据中国媒体报道,2012年夏天,一条160斤的、昏迷的黄唇鱼曾卖到3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为了保障鱼类不在运输途中死去,它们被注射大量对人体副作用极大、早已不允许使用的抗生素。同时,它们的保险盒里会撒入更多的麻醉剂。在这些鱼类抵达香港——世界最大的活鱼市场后,商贩们会想尽办法——其中当然也包括一些药物帮助,让鱼看上去鲜活。之后,它们以昂贵的价格,顶着“新鲜海鲜”的盛名,被端上香港上层社会的餐桌。
萨多维教授对德国之声表示,食用氢化物麻醉过的鱼对人体是否有害,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但是氰化物的毒性以及对濒临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的破坏性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价格高昂的苏眉鱼,由于疯狂捕捞数量锐减。如果国际渔业组织再不对其进行保护,苏眉鱼将被推入濒临灭绝的处境。出于这个原因,苏眉鱼现在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附录II中。
萨多维反复强调,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应该杜绝氰化物的使用。面对珍贵鱼类资源的减少和衰竭,对于有些美味,人们还是应该三思而后行。
作者:万方
责编:李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