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厅里的种族歧视
2014年5月1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包场活动,暂不开放""仅限预约宾客""仅限会员宾客"。德国慕尼黑市的大部分舞厅门口,都张贴着类似标牌。39岁的迪帕马(Dipama)几乎难以进入任何一家舞厅跳舞--他是一名黑人,来自布基纳法索。他说,他的不少朋友也时常有类似的遭遇,不近人情的舞厅保安直接将他们拒之门外。
现在,迪帕马已经是慕尼黑外国人理事会的成员,他决定不再向陈规旧习妥协。这名已经在德国生活了10多年的布基纳法索人,与其他六名分别来自德国、法国、土耳其、希腊以及非洲国家的同伴一道,对慕尼黑市的25间舞厅进行了一场测试。结果,有20间舞厅将有色人种拒之门外,他的土耳其同伴也时常被保安拦下;而他的白人同伴,则几乎不受那些"仅限会员"标牌影响,在各家舞厅畅行无阻。
迪帕马说,舞厅保安通常都懒得解释原因。有一名自己同样也是黑人的保安倒是向他道出了实情:那些"包场活动"、"仅限预约"标牌其实都是幌子,真正原因是舞厅老板不欢迎外国人。
要求赔偿
迪帕马决定通过法律手段来反应他的诉求,他已经于4月底在慕尼黑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德国普遍平权法案(AGG)中,种族、性别、宗教、身体缺陷、意识形态等各类歧视都不被允许;然而,夜总会、歌舞厅等私营场所,也有权利自行挑选顾客。经营自主权与反歧视,究竟孰轻孰重?此外,如果证人的证词互相矛盾怎么办?比如,安保公司就称,他们的保安只是将未成年人、醉酒者、着装不整者拒之门外。
因种族歧视而将舞厅告上法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此前,汉诺威地方法院判决当地的一家舞厅向原告赔偿1000欧元。后者拥有土耳其血统,也是因为长相而被舞厅保安拒之门外。
而在萨克森州,一个反歧视组织也于2011年进行过一次测试,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舞厅不欢迎外国长相的顾客。在汉堡进行的测试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排外歧视 无处不在
除了舞厅,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歧视可谓无所不在。批评人士指出,移民在求职、求学时,频频碰壁;警察在日常巡逻时,也更倾向于抽查外国移民的身份。
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家克劳泽(Daniela Krause)解释说,特别是经济危机阴影笼罩时,人群的排外情绪会格外增强。"他们感觉既有资源、既有利益受到了威胁。"
来自布基纳法索的迪帕马,现在对此可谓是体会深刻。除了时常在舞厅门口碰壁,他和他的家人眼下在寻找住房时,也遇到了麻烦: 有一名房东直接在电话里问他是哪里人,听说他是布基纳法索人后,立刻就挂了电话。
作者:Stephanie Höppner 编译:文山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