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国的喜与忧
2013年5月4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由德国和法国共同创办的ARTE电视台于5月初播出了一部名为"中国,新的超级大国"的系列纪录片。这个由法国纪录片导演卡雷(Jean-Michel Carré)制作完成的纪录片分三集综述了中国从1839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一直到2013年3月习近平正式成为中国新一届领导人的历史。
影片在奥运会众人击缶倒计时的画面中开始。旁白则同时表述了这部系列纪录片的主线命题,指出:"在经历了3000年君主统治,西方列强凌辱以及60年内政上的混乱之后,中国终于觉醒。中国怎样实现了历史中如此罕见的飞跃?它作为超级大国究竟怀着怎样的目的?而这些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影片随后用一位中国左派人士的采访录像奠定基调。他表示,如果中国能够自己解决社会各个方面存在的内部冲突,长期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那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强国只是"时间问题"。影片随后援引中国经济学家茅于轼表示:"过去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现在哪怕在最穷的地方都没有温饱的问题。"
各界人士的集体表态
影片的旁白表示:"中国的专制政权用资本主义以及西方民主社会的弱点当作武器,在世界舞台中取得领先地位。为了理解这一力量其严谨的逻辑,就不得不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毛泽东时代以及中美、中俄关系对中国的影响。"
为了探讨相关话题,影片采访了许多在中国生活、工作的人。其中包括艺术家艾未未、作家野夫、廖亦武、经济学家茅于轼以及原驻法大使等知名人士,也包括许多中国普通民众,当然也包括一直向中国的政治体制提出质疑和抨击的异见人士和维权代表。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从事不同的职业,包括记者、商人、学生、农民工及不同领域的学者。
影片表示:"中国古代原本是世界强国,后来被欧美迅速超越。其中的一种解释是,中国的世界观造成了它在科学技术上的落后。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宗教成分。"心理学家霍大同(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方国家注重强调人和上帝的关系,而中国人更注重将物质以及文化上的财富传给下一代,这是孔子思想的遗产。影片随后分析称:"由于中国人不像伽利略那样相信造物者,也没有努力尝试用数学以及其他学科解读造物者的逻辑,所以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直处于异常落后的状态。"
影子经济:中国版信贷危机?
德国《时代周报》报5月2日则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巨大难题上。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兴衰历程,揭开"中国版"信贷危机的面纱。
《时代周报》报就此发表了名为"中国陷入信贷陷阱"(China in der Kreditfalle)的文章,指出:"荒诞的建设项目、高风险投资:国际金融危机过去后,中国给自己吹出来了一个金融泡沫。"
文章在开头关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指出:"自从地质学家们2000年在那里发现了异常丰富的煤矿以及天然气资源后。该市的领导者以及众多开发商就预感到了金色的未来。"一位姓马的艺术教师告诉《时代周报》:"他们当时疯狂的搞建设。"但这一切又是为了谁呢?作者发现:"最后几乎没有人搬到新建成的公寓居住。鄂尔多斯也由此成为中国最著名的'鬼城'。贷款变成了水泥,水泥又带来了贷款,直到无法收拾。"
文章随后写道:"鄂尔多斯的奇迹建立在一个巨大的泡沫之上。经济下滑,而贷款额却爆炸式增长。这怎么可能呢?鄂尔多斯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全国上下都非常有名。但在这种极端现象中,存在着一个让中国广大经济学者展开激烈讨论的问题。影子银行在中国各地大行其道,地方政府大举负债。许多人问:中国到底对信贷有多依赖?这种情况会有多危险?"
作者随后写道:"据估计,中国省、市、乡、镇的债务已经达到经济总量的40%。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中国各大银行的账本到底有多少呆坏账。但事实是:信用评级机构已经下调了中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副总理张高丽不久前也就中国金融领域中的风险发出警告。中国会面临一场危机吗?这有将可能是一种什么样的危机呢?由于中国的各大金融机构都直接受政府控制,所以这场危机一定和西方的有所不同……中国起码不用害怕面对1997年亚洲四小龙所经历的,以及欧洲各国目前所经历着的金融危机。"
摘译:任琛
责编:石涛
(摘自其他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