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为脱贫提供生态出路
2012年1月23日
在乌干达,打电话、冷冻食品或在夜间看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那里只有12%的居民能够用上电。位于首都坎帕拉的“能源及节能研究中心”(CREEC)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农村地区甚至只有2%的人有电。即便通了电,人们也往往由于电费过高而继续使用蜡烛和煤油灯。据世界银行称,在非洲大陆,每年用于煤油的支出高达130亿欧元,这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给气候带来了明显的负担。
2008年,美国小额信贷机构芬卡(FINCA)为了让人们自力更生发电,推出了一个试点项目。该机构的战略业务规划部经理索那利•罗哈特基(Sonali Rohatgi)认为,对客户来说,关键在于最终价格。此外,如何确保维护和服务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在项目开始阶段,首先试行了手摇灯和节能炉灶等各类产品,最终选择了所谓的“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SHS)。这是一种能够独立发电的太阳能光伏设备,不连接公共电网。
利用现有创意发展新的经营模式
村民特奥•凯咏达(Theo Kayonda)就有这样一台设备。她经营的小食品店曾因发生煤油灯爆炸而不得不重建。如今,通过“家用太阳能系统”,凯咏达有了足够的电用于照明以及其他电器的使用。这是芬卡所资助的550台“家用太阳能系统”中的一台。现在,凯咏达不仅在商店销售食品,生态电力还为她带来了新的商机:邻居们可以在她那里为手机充电。而她的孩子们也从中获益──他们晚上可以在商店里做作业,而做母亲的不必担心灯是否安全。
类似这样的例子本可以有很多。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世界有27亿人与传统的金融业无缘。在穆罕默德·尤纳斯(Muhammed Yunus)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小额贷款便成了扶贫的一个热门手段。他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小额信贷银行。其经营模式的出发点,是认为穷人也能够有企业家行为,因此也可以获得贷款。尽管近几年人们对这一创意批评的意见很多,但是,根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的一项报告,小额贷款不仅为贫穷家庭创造就业,而且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处于劣势地位的妇女们提供了成为企业家的机会,其成本低廉、手续简便。
小额贷款的成功案例
如今,气候保护已经成为小额信贷机构新的业务领域。他们已经在全世界最贫穷的地区拥有一个行之有效的业务网络。芬卡正是利用了这一优势。芬卡的项目技术主管约瑟夫•塞万冈(Joseph Sserwanga)说,该银行在乌干达主要依靠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由所谓的“能源官员”深入农村宣传“绿色贷款”。感兴趣的客户则由芬卡的专家提供咨询,根据个人情况约定还贷模式。每月还贷数额不超过原来每月用于灯油、蜡烛和电池的开支。设备安装则由一家私人公司负责。塞万冈说:“但是,我们并不是设备安装好了就走人,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能源官员就会来对其进行维修。”
据塞万冈介绍,一位客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先是在城里开了一个裁缝店,后来又摆起了一个摊位,她的生意非常好。现在她还在家乡的村里办起了一所学校,由她当老师的侄子负责管理。”这个成功的案例不仅改善了贷款人自己的生活,也给她周围的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Wiebke Feuersenger
责编: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