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生赴中国实习热潮滚滚
2008年2月14日类似三个月到一年半北京四星级酒店市场开发部,以及香港金融机构1年的实习招聘广告如雨后春笋般着陆德语网站。在网上通过简单的搜索人们会找到例如德国工商总会、德国中小企业协会等帮助德国公司寻找实习生的招聘信息,甚至还有德国网站专门撰写了一本“2008年中国实习指南”。读者群是那些希望到中国寻找就业机会的德国大学毕业生。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几大城市的发展状况,交通和如何在中国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
德国企业开出的实习费用一般在550欧元(约合5500元)至1000欧元(10000元)不等。曾在北京某酒店实习的克里斯蒂安·卡门先生对德国之声表示,1998年就已经有很多德国人到北京实习了。“90年代初,去中国的德国人慢慢多起来,那个时期是中国热的开始,也是中德企业发展贸易加速度的开始。”
10年前,卡门的实习收入约千元人民币,当时中国本土实习生还仅是每月300元或是零收入的待遇。不过大部分德国企业出手还是比较大方。世界报对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采访中写到,“该公司为在北京为德国实习生提供每月550欧元的实习费,实习期为3到6个月。”
在香港众多招聘信息中,实习收入最高的是每月1千美元的实习位置。招聘单位是在香港某德资企业担当电子工程师助理,实习期为18个月。当然对申请人的资历要求也相对高,“硕士毕业,熟练掌握英语,除专业知识外,有经济学习背景。”
世界报中还指出,大众公司目前在长春、上海和北京提供25个实习位置。实习内容包括产品发展、产品安全和物流。学生们每月可以得到2400元左右的实习费,及公司提供的免费公寓。
德国企业用人的时候不再重视你是不是学汉语的,而经济学和工程师成了企业的热门选择,卡门先生表示:“大部分德国企业都希望将来的员工能够帮他们在中国和德国企业扩大关系网,具有专业知识,再加上一门外语是企业对雇用员工开出的条件。”卡门对此就深有感受。
在上海蒂森克虏伯不锈钢集团实习的德国人马丁的专业是机械,在中国却找到了总经理秘书协调员的实习位置。他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我不会中文,但是除了日常用语用到中文之外,英语和德语是我与同事交流的主要语言。”
马丁还介绍说,上海的德国学生很多,每天都能接到寻找实习位置的德国学生申请。他们认为能在自己将来的求职履历中填写有在中国工作的经验,是敲开中德企业大门的第一步。
1972年,中德建交后,德国企业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价值为2.7亿欧元。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了50倍。中国不仅是德国在亚洲的重要市场,也是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友好和密切的两国贸易趋势也是中德两国企业们所倡导的。相对德国企业在中国人才需求的发展市场正在日益走俏。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